“让他们抓紧时间休息吃点东西,天黑之后打火把换他们上,至少要再挖一道壕沟。”
登州老步营的单兵装备可谓最好,步枪一支,弹药三十发,工兵铲一把。加上其他装备和干粮,每人携带的重量约四十斤。半个时辰的急行军,要求的是十五里。这一点,新兵肯定做不到,但是老兵就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说还算轻松。训练严格的时候,他们一个小时都得负重急行军二十里。当然这是极限了,必要的时候丢下非战斗装备,速度还可以更快。
海面上几百小船上站着点了火把的士兵,照亮了海面。天已经黑了,但是并不影响货船上简易滑轮吊机将不到一千斤重的大炮吊起来,放在栈桥上的炮架上,然后由炮兵快速的紧固。先上栈桥的驮马,挂上一门炮,四名士兵在后面推着走,一门一门的炮被送上岸。
炮营守备翁正清,不太担心正在上岸的小口径的六磅炮。这种步营携带的野战炮可以把炮身拆成六个大件,吊上栈桥组装起来也很快。他担心的是独立炮营大口径火炮,装备专门用于压制敌人炮兵的12磅线膛大炮,炮管重达一千五百斤,优点是射程能达到四千米。
经过改进的炮兵营,下设四个炮队,每个炮队装备6门12磅线膛炮,专制对手大炮。必要的时候,轰击城墙,打击步兵,也都能搀和一下。这个炮营,倾注了翁正清全部的心血,作为家丁教导队的一期生,翁正清无疑是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升为守备之后,翁正清完成了一个愿望,娶了一个医院护士小兰为妻。不是妾哦。这个举动,得到了陈燮的肯定,并且亲自出席了他的婚礼。
木场驿,德格类的两千骑兵汇合了负责巡逻的各路骑兵,确定明军在三岔路口,而不直接进攻木场驿之后,德格类松了一口气。守住木场驿是必须的,这里不单单是粮食存放地,还是退路。像岔路口那个地方,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没人住的地方,没法跟这里比。
张彪这里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他的任务是守住岔路口就行了。这一带海拔虽然不高,但是几十米甚至一百米的山坡可不少,官道在这里转一个弯子。明朝没有现代社会四通八达的道路,唯一的条官道在坡地、湖水、湿地、树林遍布的地形里存在,出现一个“人”字形状。你要看着地图而不是到实地去看看再制定作战计划,肯定要吃大亏。
所以说,三岔路这个地方,绝对是必经之路。当然也可以抛弃车马,往西边走,到海边之后再往北走。但是这样做,跟溃败了没啥区别。岳托和德格类,肯定是不会考虑这个路线。留下部队构筑防线,主力回头击败援兵是常识。
撤退是很讲究的事情,比进攻难的多。笨重的火炮搬上黄金山等山头,往下搬是很麻烦的事情。一边监视城内的守军,一边准备撤退,忙到天黑了,才算是基本准备完毕。不是岳托不想快,而是根本快不起来。他可不舍得那些大炮,后金攒这点家当可不易。
接到德格类的消息,木场驿还在手里,并且开始就地防御,岳托下令再去两千骑兵,增援德格类。主力则打着火把,连夜往北走,争取尽快汇合德格类。途径凤凰山的时候,岳托还留下了高丽鸟铳兵,让他们在此构筑障碍,阻击可能来自背后的追击。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主动试探
有了阻击部队之后,岳托没任何迟疑,带着主力骑兵先走一步,留下笨重的火炮和辎重在后面跟着步兵一道慢慢的走。仗着人人有双马,五千余人的次日黄昏前赶到了木场驿。汇合德格类的时候,岳托问清楚情况,心里更着急了。现在南北消息被切断了,根本就不知道援兵在哪个位置,凭着手里八千多人的满汉八旗精锐打过去,还是留在原地等援兵,这个问题必须要看斥候的侦查而定。
问题是斥候的侦查非常艰难,明军的夜不收也是精锐。德格类告知,双方在侦查和反侦察的战场上,打了五次,结果都没占到便宜。木场驿到三岔路口,官道呈一个“厂”,大约有五十里的距离。明军一直没动,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有多少人,数字一直不确定。
陈燮这个时候也到了三岔路口,一看这里的地形就乐了。西边是一个大湖,沿岸都是草地和森林,骑兵在这种地形打仗跟送死没区别。东边是一个山坡,不算高,海拔最多百米,官道就在湖水和山脚之间往西边去,能有个五六里地的样子,才往南下直线而下。森林和湿地这种地形,简直就是为埋葬后金大军而存在的天然条件。
“走海路告诉王启年,让他别轻举妄动,守住旅顺就是首功。”连夜派人去送信,陈燮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何显和骑兵营往北去,走了三十里的样子,在一个叫南关岛地方遭遇了自己的斥候。伺候队长汇报,这一代地势很低,五十年前这里每逢涨潮,还被海水淹没。那会,官道就在海边上,不像现在还有几里地。
这一带在现代就算大连的市中心,明朝这会,别说城市了,村镇都很少。满眼的湿地、森林,一条官道孤零零的往北而去。这么好的地形,历史上后金能把旅顺打下来,可见当时的明军畏敌到了何等地步。别的不说,在往前走十里地,狭地一带的地形更好,不是湿地就是乱石滩,根本就不适合展开大部队。考虑到自身的部队展开的问题,再考虑到养寇自重的战略,陈燮决定就在南关岛一带设阻击阵地。一千白蜡杆兵和五百绿皮,就在这里守着。
“何显,带着你的人继续往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也不要走的太远了,到金县一一带游弋就行。发现后金援兵,立刻回到这里,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这里。”
“卑职明白。”何显凝重的点头,休息了一个小时,继续北上。
观察了地形,发现离开官道,大队人马寸步难行之后,陈燮心情很好的往回走。旅顺距离木场驿100里,怎么也得走24个小时。陈燮一点都不担心那里被打通。现在的岳托,就是瓮中之鳖,聪明一点就找一个有利的地方摆一个乌龟壳死守,还能撑个五六天的。
就侦查而言,陈燮一直做的很到位,知道岳托手里就五千满八旗兵,岳托正好相反,他不知道陈燮多少兵力,战斗力如何。但是他有一个优势,就是知道援兵将至。既然如此,那就守呗,等待多铎的援兵赶到,前后夹击。
不能不说岳托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忘记了一个前提,就是粮食问题。眼下他的手下有两万人,民夫五千多,满汉战兵一万三千多,还有两千人的高丽鸟铳手,就这还没算上伤兵。他带的粮食,省着吃也只够吃十天的。
岳托和德格类一合计,觉得这事情能干,下令手下开始挖壕沟,旅顺那边怎么干,他就怎么干。除了一条官道之外,别的地方挖就是了。十天的时间,足够多铎打过来了。
次日上午九点半,陈燮带着卫队悄悄的登上了一座小山,直线距离木场驿直线大概四五里地,望远镜里能看的很清楚,后金士兵跟蚂蚁似得在忙碌。这个场面还真的出乎陈燮的预料?怎么办?主动攻击不是不行,问题是要付出不小的伤亡。虽然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但是陈燮还是希望别人来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