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页(1 / 2)

秦淮河对于陈燮来说,值得留恋的东西不多。过一日,陈燮北上,柳如是、郑妥娘随行。孙临留南京主持明报诸事,算是陈燮照顾这个家伙。

船到镇江,夜宿江边。微风白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陈燮的客船靠在岸边,夜里无事,与二女谈笑。经过几年的锻炼,柳如是和郑妥娘的见识不差,谈起事情来也有来有往的。不像以前,都是陈燮说,俩人听。三人聊的正好,丫鬟来报:“苏州叶氏来访。”从这个称呼上,陈燮判断出叶纤云和张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叶纤云没一会便进了舱房,看见郑、柳二人,心里没来由的酸了一下,脸上的表情也有点硬。上前道了一福:“见过陈老爷,见过二位姨娘。”

陈燮招呼她落座,笑道:“脱离了张家,你今后有啥打算?”叶纤云低着头,声音里带着淡淡的哀怨道:“这些年,为张家挣的银子,我一两都没要。等到打倒了沈家,就算是还了人情两清了。”

陈燮沉吟不语,实际上是不知道说啥才好,叶纤云是正儿八经的良家,和离的压力其实很大。尤其这是在明朝,坊间的口水都能淹死人。这样做,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打倒沈家不难,难的是一旦正式对外宣布离开张家,你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还是换一个地方呆吧。”有的事情,陈燮也无法改变,几百年的民俗观念,深入人心,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想到这里,陈燮不免怒道:“理学害人,朱熹害人。”

一番话说的在场三个女子都傻了眼,叶纤云突然抬头,目光莹莹的看着陈燮,少顷起身道:“时候不早,奴家该告辞了,这是计划书,按照您的要求写的。”放下一份计划书,叶纤云有点慌张的走了。陈燮明显很惊讶的看着她出去,郑妥娘赶紧去送人。

“这位张家少奶奶,叶家大小姐,怕是意属姐夫了。”柳如是在旁笑道,陈燮苦笑着摇头道:“她倒是个能干的人才,长的也不差,可是这天下的才女美女可不少吧?总不能见一个,就收一个吧?”

柳如是大概是受陈燮影响最深的女人了,笑道:“这世道,就没女人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一句话,说的陈燮颇为惭愧,他何尝不是这个世道的受益者?哈哈哈,陈燮干笑几声,赶紧转移话题,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免得说出一些让自己难受的话来。

熊文灿坐镇武昌,先见到的是左良玉。刚开始,左良玉还有点怕熊文灿,谁知道是不是另外一个卢象升。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已经有点军法的意思了。张国维拿他不住,熊文灿又哪里能驾驭的了他。说起这个熊文灿,还真是个奇葩。上任之后,每天开会,就是没一个说法。怎么打,谁去打,也没个准话。三两下试探之后,左良玉看出这货是个废物来了。

左良玉在洪承畴、陈奇瑜、卢象升手下都干过,这三位指挥打仗,那是一套一套的。

很快,熊文灿的绝招出来了,“招抚”。这一招,直接让左良玉玩起了消失。赶到武昌的林雅,在左良玉消失之后,他也消失了。咱不伺候这位傻蛋。

接下来的故事就好玩了,熊文灿广发消息,倒是送信,让流贼知道,本督要招抚你们了。问题是,熊文灿的情报系统太渣,根本就找不到他项招抚的张献忠和刘国能。怎么办呢?他派了几百人个,到处张贴告示,通知这俩。

赶上王启年率部西进,在大别山区打了几次,流贼望风而逃,一股脑的进了河南和湖广。王启年也不追了,就在大别山区外围呆着,那意思你们别来啊,来了我揍你。

损失惨重的张张献忠躲到了湖广,刘国能缩进河南。李自成这个时候比较折腾,在打四川。结果遭遇了秦良玉,打正面秦良玉未必能打赢,但是守城一点问题都没有。李自成进不了四川,只好回头往陕西去。结果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连续教育怎么做人。

李自成一看陕西也待不成了,那就再往四川跑吧,赶上杨嗣昌处处堵截,李自成想跑都跑不动,只能窝在原地,看着自己的活动空间一点一点的缩小。

这个时候,熊文灿的招抚事业,在其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回报。刘国能投降了,带着五万多人,向只有一万多人的熊文灿投降了,接受招安。这一下熊文灿大喜过望,再接再厉。张献忠一看不是个事情啊,这会尼玛李自成都快被玩死了,他在江北被王启年打的很惨,跑到湖广来一看,我艹,刘国能抢先投降了,干脆,我也先休息一段时间。

第四百零二章 运河疏浚费

崇祯十年十一月,刘国能接受招抚。张献忠在江北吃了败仗,跑到湖广来,打着官军的旗号,打算偷袭南阳。结果,十一年春天,在南阳遭遇了左良玉。热衷于造反事业的张献忠,再次被重创,乱战之中,被左良玉射中肩膀,又一刀砍来,要不是孙可望拼死相救,张献忠同志的造反事业,就得画上一个休止符了。

张献忠掉头往湖广跑,到了麻城,结果遇见刚刚接受招安的刘国能。以前这俩关系就不好,经常闹矛盾。刘国能带着好几万人投降,才混了个守备的职务。正想着在官军的事业上有所进步的时候,当然一点都不客气。造反的时候,混号闯塌天的刘国能,派人告诉张献忠,此路不通,你换个地方去呆着吧,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就不打你了。

张献忠跑到了谷城,这才算是暂时安定下来。崇祯一十年春天,杨嗣昌的十面埋伏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自成奄奄一息,刘国能投降,张献忠困居谷城。其他的造反队伍,都是小股,而且被打的不成样子。根本就没有崇祯九年的那种造反高潮的影子。

这个时候,熊文灿很聪明的坐镇安庆,这里有登州营,流贼不敢来,安全有保证。至于陈燮怠慢他的事情,熊文灿很聪明的没有去提。刘国能投降后,马士秀、杜应全也都跟着投降了。这时候的张献忠非常的苦逼,用教材上的话来说,“革命事业”进入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