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页(1 / 2)

一直在等待的保罗,终于看见了牲口,都是长角的水牛,本地的品种,几十头牛拖着大炮走过去,看上去有三磅、六磅、十二磅的大炮。这些大炮打穿巴达维亚城墙和防护要塞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要做到围困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有外援还可以坚持,问题是现在没有任何外援的希望了,坚持多久呢?三个月,半年?作为东印度群岛最重要的据点,巴达维亚的老爷们,没有太多的战斗意志了,尤其是得到了允许带走一部分财产的保证后。

陈燮终于走过来了,还算礼貌的点点头,语气中很不耐烦地问:“神父,距离12个小时的最后期限,已经过去了。看在上帝的份上,现在决定投降还来得及。”

保罗很无奈的上前鞠躬道:“是的,阁下。约翰总督和他的部下们经过商议,决定投降。但是,需要您出具一份保证书,确保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真麻烦!”陈燮嘀咕了一句,转身看看海上的战舰,一副要发怒的样子,但是很快又克制了自己的愤怒,极为不耐烦的表示:“好吧,看在仁慈的上帝面上,我同意出具保证书。”说完看看手上的表道:“现在是上午十点,下午一点之前,城内的守军出城缴械,百姓在广场击中等待安置。这是给你的一点小礼物,方便你看时间。”陈燮说完,从手腕上摘下一块机械表,套在神父的手腕上道:“知道怎么看时间吧?赶紧回去吧?我的士兵们等的不耐烦了,战功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抢劫是他们重要的致富之路。该死,我真是个心软的人。”

保罗稀里糊涂的出了军营,回到自己出城的马车上,看看手腕上的表,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贵重的东西,随手就给了自己。这个大明内阁的大臣,到底是如何的富有?印象中,几乎每一个军官,都有这么一块表。大明真是个富裕的国家,完全不像那些巴达维亚的华人说的那样悲惨,看来他们应该是在国内受到了迫害才跑出来的。

当当当的钟声在下午一点时响了,城门外面的空地上,一群大明帝国的士兵摆开了阵势。大炮加起来了,步枪扛着,队列整齐,似乎随时要发起攻击。城门打开,保罗神父从里面第一个走出来,手里举着一面白旗,不断的回头安慰那些士兵。

与保罗神父并排而行的是约翰总督,面色铁青的大步出来。对面的敌人就站在那里,但是他却不得不回头,指挥他的士兵放下手里的武器,堆在一起,然后赤手空拳的列队。城内的士兵全部出城后,陈燮一挥手,一队士兵小跑上前,站在门的两边,执行站岗任务。

陈燮站在原地,等着约翰和他的手下走到面前,鞠躬致意,摘下手里的战刀,双手奉上。

双手接过战刀的陈燮,转身递给身后的参谋,淡淡道:“约翰阁下,对于军人来说,投降是耻辱的。但是你回头看看那些如释重负的士兵和百姓,就会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战死对一个标准的军人来说,不是什么太难做到的事情,平静的接受投降才是最难过的事情。”

“感谢阁下的理解,现在您的军队可以进城接管要塞了,我希望我的部下们和上帝的子民们,能得到应有的待遇。”约翰还是有点担心的,要是这货反悔呢?殖民者从来都是看利益,反复无常真不算什么。陈燮倒没反悔的意思,这样没意义。一旦激起了荷兰王国的愤怒,举全国之力来自然是扯淡,但是跟你搞点海上游击战,荷兰人还是能做到的。现在这样,挺好的。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东印度群岛荷兰人的大本营,其他地方自然是传檄而定。

城门之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边上就是教堂。荷兰的百姓这个时候都站在教堂附近,眼神呆滞,默默的看着这些走近城的绿色军装的军人。本地的华人,则显得更为兴奋,他们都站在路边,看着这支属于大明帝国的军队,英气勃发的迈进这个城市,接管这里的一切。从今后,不再是三等人了,华人将是这里的主宰。每每想到这里,长期忍气吞声的华人,忍不住就有扬眉吐气之感。

陈燮进城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广场对买的街道内,走出来一群华人,敲锣打鼓,身着明人服饰,脸上泛着红光,激动的走上来。陈燮停下脚步,看着走在前面的一个老者,上前来拱手道:“大明海外余孽李家福,拜见老父母。”陈燮微笑着拱手回礼道:“大明朝领辽东、山东、江南三省总督,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陈燮,见过各位海外父老,陈燮有礼了。”说完陈燮四下拱手一圈,大声又道:“荷兰王国屡屡犯禁,朝廷震怒,自平辽东之后,陈某奉命南下,荡平外夷,上报君王,下安黎民。今大军至此,日后此处便是大明的海外疆域,凡我华夏苗裔,皆受帝国军队之保护。任何人受了任何委屈,都可以到军管委员会申诉,只要证据确凿,查有实据,大明帝国为各位父老兄弟,阿姨姐妹们做主。”

十六年初夏,兴海侯燮公引王师至,巴城父老箪食壶浆,泪迎王师。兴海侯发告诸民书,凡华夏苗裔,不论身处何地,非外夷所能辱也。凡华夏者,虽万里之外,亦必诛之……《大明帝国简史》

进城之后,军官委员会发布了第一号命令,凡城内居民,都要到各街道口办事处登记;十日内,巴城戒严宵禁,如无必要,百姓不可出门;凡出门之百姓,不得超过三人,如有不能解决之生活问题,可向城内驻军救助;凡荷兰王国百军民,愿意留在本地继续生活者,请在登记之时注明,并同时申请大明帝国国籍。不愿留在本地者,也请注明,一个月后由军方负责遣送往印度;取得大明国籍的百姓,不论华裔、欧洲裔,年满十八岁,月交税过五元者,皆有投票选举之权利;选举产生本城管理机构,具体选举时间待定!

这个第一号命令,给整个城市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华人和欧洲人还好一点,本地土著居然提都没提,这个很容易产生联想。不管怎么说,华人和欧洲人都接受了这个命令,乖乖的照做。至于本地的土著,谁还去管他们的死活,自己都顾不过来了。

次日晨,李氏、林氏、罗氏等本地华裔大户族长,联名求见陈燮。

第五百四十一章 献媚

总督府私人住宅,阳台上摆了一张茶几,约翰和陈燮坐在一起享受早晨的咖啡。作为失败者,约翰还没有从沮丧中走出来,显得兴致不是很高。离开巴达维亚是他早就决定的事情了,投降之后他和家人的自有只能在这个府内享受了。出门都需要卫兵允许,迫切离开巴达维亚的约翰,一大早就派人去请陈燮。需要这家伙配合的陈燮也很给他面子,欣然应邀。

军纪森严的大明帝国陆军,在进入城市后没有一般的征服者那种骄横,他们显得很平和。除了军事要地,其他地方都没有进入。军队把住了各处的要道后,也没有进入民宅的意思。陈燮作为最高领导者,他的驻地不是什么总督府,而是广场上的空地上搭建一个帐篷。

帝国的士兵们全都住在街上的帐篷里,这个夜晚让所有人都显得意外的踏实。尤其是那些放下武器的士兵,更为踏实的住在指定的区域内。没有人想过抵抗的事情。

陈燮真的那么高尚么?不不不,其实他是怕死。住在陌生的环境内,没有安全感。在空地上,四周都是军队和岗哨,安全感比较强烈而已。住进总督府的话,谁知道哪里还藏着家伙,睡着了被人来一下,那真是死的冤枉。

陈燮怎么想的,和城内的百姓怎么看的,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军事占领,欧洲人老是打仗,当然知道失败者会怎么悲惨,夜晚会发生多少惨案。但是他们看见的是一个最为平静的夜晚,军事占领之后的一个夜晚。当然了,零星的枪声,可以忽略不计。那些不遵守法令的人,死了也是白死。

坐在陈燮身边的是一个年轻的少女,脸上能看见几颗豆豆,束腰之后的身段显得窈窕,笑容有点紧张,略带讨好的意味。这是城内一个荷兰银行家的女儿,跟着父亲来到巴达维亚后,一直住在这里。此刻,他的父亲,就坐在约翰的身边,微笑着看着对面。

这位银行家在纳迪姆,给女儿起了个很常见的名字叫艾娃。十六岁的少女已经很懂事了,发育的也很好。一头棕色的长发,精心打扮过之后,坐在陈燮的身边,用意非常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