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汤是先舀出来的,此时温温的,正好入口。

其余众人也都跟着喝了汤,大家落座。

伯钟捧着个盒子来到元宁身边,“长姐,这是我送你的礼物。”

盒子里是一对铜簪,牡丹花造型,虽然不够精致淡看得出,做它的人十分用心。

伯钟带了几分羞赧说道:“这是我亲手做的,长姐不要嫌弃。”

元宁笑着收下,“这份心意是无价的。”

仲灵送的是她亲手做的一个荷包,从元宁设计的背包那里得到了灵感,也是带夹层的,实用性比较强。

叔毓送的是他用木头雕刻的笔筒,“长姐有空的时候也要练练字。”

至于季秀,送过来的则是一捧花,元宁立刻找了个瓶子注了水插进去,高高兴兴摆在堂屋的桌子上。

季秀也十分高兴,抱着元宁的脖子在她脸上响亮的亲了一口。

苏鹤亭提过来一个小巧精致的箱子,“我思来想去,也不知道送什么合适,就送你一套工具吧。”

说着当着元宁的面打开了箱子,里头是全套的斧子凿子锤子等元宁常用的工具,只不过与她现在用的比起来,这些更加精巧,比如斧头、锤头都是精钢打造的。

元宁现在使用的工具都换了一次了,她使用频率太高,损耗相应的也很大。

此时看到这样的工具,喜不自胜,伸手仔细摸了摸,“这可多谢你了!”正是她需要的。

苏鹤亭笑道:“只要合用便好。”

林大娘的礼物已经送了,张婶也笑着把自己的礼物拿了过来,“我给大姑娘做了一对护膝,用了皮子的,我看你平日里做事总免不了半跪着,有这个能够少受点罪。”

元宁真诚地道了谢,招呼大家吃喝。

林大娘暗自庆幸,那年轻人看起来溜光水滑的,送礼物这么不懂得讨女孩子欢心,看来也是个木的。不过这也说明他没有歪心思。

吃起饭来,也就格外舒心。

一顿饭热热闹闹一直吃了快要一个时辰,才告结束。

林大娘先告辞,临走还叮嘱元宁这几日要注意休息保暖,不要累到。

张婶把她的篮子提过来,一直把人送到了门口。

林大娘接过来,胳膊上一沉,刚要说什么,被张婶抢了先,“大娘,您若是一个人住,我就不说什么了,这满院子孙男弟女的……我也是拖家带口的人,知道人多了心不齐,您拿这些回去,往后两家还能走动,您也少听一些难听的话。

“您若是不收,往后两家可就难走动了。这姐弟五个都是好孩子,您那孙男弟女的也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舍了哪一头儿您心里都不好受不是?”

林大娘眼眶一热,她早起蒸馒头的时候,已经听了儿媳妇不少酸话,说她对待亲孙女都没有这么上心过,一个外四路干孙女倒放在心尖上了。

老太太年岁大了,心地宽仁,听见了也只当没听见。架不住儿媳妇在那打孙女骂孙子指桑骂槐,儿子却一言不发。

老太太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应是把馒头蒸熟了一个都没留,全都装篮子里带来了。

这回倒是也好啊!拿回去把这些东西砸在儿媳妇脸上,看她们还有什么话说!

张婶察言观色,叹了口气,劝道:“您呢,也别跟家里人置气,这也是……

“我年轻那会儿也经历过,我们一家还吃不饱呢,我婆婆还想着接济别人,说白了都是穷闹的。

“再者,年轻人不懂事,您多担待担待。您也别怪我说话不好听,您上了岁数了,有个头疼脑热的,还不是得靠儿媳妇伺候,没必要闹那么僵。”

一番话把林大娘的眼泪都说出来了,“行,他张婶,你这话我都听进去了,我不闹,忍了。”

“哎哎哎,”张婶赶忙描补,“我也不是说让您老忍气吞声,该敲打了还是得敲打了,有气可不能在心里憋着。”

林大娘点头,“成,你这么一说啊,我心里敞亮多了!”

张婶又笑着说:“您没事就过来坐坐,几个孩子没有长辈看着,也是可怜。”

林大娘点点头,“元宁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你看看教的这几个弟弟妹妹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