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可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亲眼目睹着她一点点成长起来,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送走了苏鹤亭之后,元宁立刻就去亲自挑选布匹,选好了之后,让人送去绣娘那边,让她们裁剪缝纫,给苏鹤亭一口气做了三套棉衣,还不包括外面的袍子、大氅。

他们这里的布料有的不够瞧,毕竟他们走的是中低端路线,太高档的丝绸锦缎基本上就没有。

元宁为此还往外跑了两趟,才把自己所需要的全都买齐。

然后便是跟秦掌柜商量扩大生产范围的事。

他们如今手中的钱积累了不少,想做点什么都是绰绰有余的。

“秦掌柜,您老有经验,所以在外头买地建房子的事,我想交给您去办,趁着现在还没上冻,如果买好了地,正好破土动工奠基。盖房可以等到来年春天。”

秦掌柜也正要和她说这件事,“我原打算是想跟姑娘商量着再在城里租房。咱们铺子里的买卖好,还有隔壁县的人过来趸货,所以已经真的是供不应求了。”

“我是觉得,租了房不如自己买了房,这样虽然短时间来说花销大一些,可毕竟就永远是咱自己的了呀。”

“是这么个理儿。”秦掌柜笑着答应,“那么,东家,回头我就去办这件事,不光是奠基,看看能起多高就起多高。”

罗大娘到了之后,元宁也就不考虑再请家教的事了,而是和弟弟妹妹一起,开始每天跟着罗大娘练功。

第一百六十七章 坚持

罗大娘从基本的扎马步开始,让他们稳扎稳打。每天必须要扎够一个时辰的马步。

然后便是练习呼吸吐纳的法门。

元宁以身作则,头上顶着一本书,蹲站在弟弟妹妹前面。

苏鹤亭说的没错,她练功起步晚,所以困难比弟弟妹妹大得多,头一天就被罗大娘罚了。

她却一直咬牙坚持着,还跟弟弟妹妹笑着说:“这些苦吃下去,来日就是甜的!”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有了元宁以身作则,几个小萝卜头表现都还很不错。

就连张婶和刘嫂子,有空的时候也跟着拉开架势,陪着练。

罗大娘也不是一味严厉,还在他们蹲马步的时候,跟他们讲一些忠臣良将的故事。

元宁倒也罢了,几个小的听得津津有味,也不觉得练功有多苦。

叔毓还叫嚣着:“我长大了,也要做大将军!”他跟元宁央求,“长姐,我不是念书的料,我能不能不念书了?我就跟着罗大娘好生练武,行不行?”

都不等元宁否定,罗大娘便跟他说:“你以为当上大将军的人都是不识字的?你错了!越是那种叱咤风云的人物,越是学识过人的。

“便是最初不识字,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因为这世上还有一种书叫做‘兵书’,学了兵书会了兵法,了解之前的战例,行军打仗的时候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自古以来,很多大将军不光打仗是一把好手,而且卸了甲还能诗能文。

“像你所说的,不念书只练武,那就叫做武夫,只有武力没有脑子,充其量做个大头兵,不会成为你想成为的大将军的。”

“啊?”叔毓张大了嘴巴,“真……真的?”

“我骗你一个小孩子对我有什么好处?”罗大娘反问,一边纠正了伯钟的错误。

叔毓扁了扁嘴,“那我还是好好念书吧!我一定一定刻苦学习,将来成为大将军!”

罗大娘轻轻点头,“记住你今天的话,若是有朝一日想要荒废……也看一看,你长姐的不易!”

“是!”叔毓大声应道,“我记住了!”

伯钟抿紧了唇,他是当大哥的,也要给弟妹们做出表率。

他比弟妹们都大,对过去的苦日子记忆犹新。若没有长姐的夙夜忧劳,也不会有他们今日的衣食无忧,除了能念书,还能练武。

若他们辜负了长姐的一番苦心,还算是个人么?

就连最小的季秀,也跟在最后,一丝不苟练习。

元宁练功有点晚,她练功确实有点早,不过能够提前耳濡目染也是好的。

张婶在厨房里一边摘菜一边跟刘嫂子说:“这一家子难怪能兴旺起来,从最大的到最小的,都是肯吃苦的。”

“关键是还聪明啊!”刘嫂也忍不住感叹,“我都没见过比大姑娘更聪明能干的人!你想,做姐姐的都这样了不起,底下的弟弟妹妹能差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