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 / 2)

只不过她懂事早,知道姐姐如今成亲了,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粘着姐姐。

两人洗漱完毕躺下,仲灵发现元宁久久不曾入睡,小声问道:“姐,你是不是在担心姐夫?”

元宁口不对心:“他那么大的人了,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别东想西想的了,快点睡。如今不必在外头上学,你也跟着你大哥他们一起上课呢,别教夫子觉得,你只是虚应故事。”

第二百四十四章 铁矿

这一次请来的夫子教学十分灵活,并不拘泥于书本,非常善于发散思维。

而且还会根据时令、节气带着孩子们一同体验古风以及习俗。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素质教育。

对此,元宁还是很满意的。

自从跟着这位夫子学习,弟弟妹妹们的学习积极性都高了不少,就算是最小的季秀也从来不会觉得课堂无趣。

仲灵翻了个身,很快就睡着了。

元宁也不敢动,怕自己不断翻身,惊扰了两个妹妹,只是闭目躺着,一开始脑子里思绪纷乱,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才沉入了睡乡。

过完了元宵佳节,新年就算是基本过完了,大家的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府中,南川和归来的师爷们已经按照苏鹤亭临走之时的安排,做好了春耕计划。

这份计划还拿过来给元宁过目了一番。

元宁看过没什么大问题,交还回去,让他们认真执行。

而她自己则加快了育苗的安排。不管是红薯还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温度要求的都比较高,不太适合早春耕种。

但她可以利用大棚栽培技术,进行栽培,然后育苗。只不过这个成本比较高,暂时不可推广。

其实这也就是手里的红薯数量实在是太少,否则的话,她也不会采取这样高成本的手段。

关于春耕,师爷们都比较有经验,再加上去年各个村子里都已经做好了压井,灌溉什么的已经不成问题,今年再继续在去年的基础上增设压井、开挖沟渠、建造水库……

元宁还让人把主要的农具都搬到了家里一种,自己研究如何尽心改良,让这些农具使用起来更加省力。

当然比如犁头之类的,当然是铁质的比较好,问题在于,很多农家根本就买不起几件铁器。

不光如此,天庆县城里也根本就没有几家铁匠铺。

唉,若是天庆县周围有铁矿就好了。

元宁这段时间为此也十分发愁。

郁璟泽也没闲着,他答应了苏鹤亭,在苏鹤亭归来之前都要留在天庆县,一则帮忙保护元宁,二则也是看看能否帮上什么忙。

看到元宁为了农具的事情发愁,他便提出:“我找人去外地买一批农具回来吧,先应应急。”

这样的做法元宁之前就做过,自己名下的农庄里用的农具就都是自己提前购买的。

这虽然并非长久之计,却也只能这样了。

“大约几天能够就位?”农时可耽误不得,这也怪她,提前没有想到这个。

郁璟泽沉吟片刻,“三天吧,三天就差不多了。不过这天庆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要都照顾到,我还没那么大的能耐,只能暂时置办一部分。”

“好,”元宁满口答应下来,“也不会让你亏本的,这一季的收成下来,便会给你结算。”

郁璟泽笑笑,去找人做这件事了。

这事儿过去了也就两天的时间,薛静斋回来了。

过去的薛静斋,文弱、苍白,眉宇间总是带着一股子幽怨。

因元宁与他也不算太熟,甚至算不上朋友,只是施恩于人,让他帮忙教导弟妹而已,所以当然也没有给人家做心灵导师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都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外人无权干预。

但这一次薛静斋回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为过。

原本的洗豆芽蹿高了一截,却不再是当初细弱的模样,人结实了很多,也黑了,虽然五官看起来仍然是那副清秀模样,但上面带出来的神色却不再是哀怨,而是坚韧。

整个人看起来就充满了自信。

他过去到底经历了什么,已经不愿意再提起了,但他非常感谢过去的那一段经历,否则他不会这么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