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2 / 2)

狄仁杰低声问道:“大哥,你行不行啊,要是不行的话,干脆点儿,把酒喝了,认罚吧!”一天之中,连做四首诗,在他的心中,似乎没人可以做到,大哥虽然文采出众,但一个上午,让他连做四诗,这个也实是难度太大了些!

一次是正常,两次是巧合……就算是巧合吧,可第三次花船竟能突然加速,又指到了王平安的身上,那这只能就是天意了!

园中众人,谁能想到,外面的水闸旁边,竟站着两人呢,这种作弊方法,前所未有啊!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王平安……无病啊,好孩子,天意如此,就是让你再做诗一首,你便出场,再做一首吧!”

连他都同情起王平安了,算上新要做的诗,这都是第四首了吧,得了,也别命题了,别再难为孩子了,可怜见的!

第二百四十一章 群情激动

王平安整整衣冠,又再出场,慢步走到场中间,他深吸一口气,眼望房玄龄,心想:“你儿子出的题目,没有难倒我,现在换你这个当老子的上场了,咱们也别再哼呀哈的了!来吧,有什么招术,尽管使出来,我都接着呢!”

对于这首诗,李世民没打算再命题,但王平安不知道,他站在场中,等着出题目,园中其他人,也都等着皇帝出题,或者别人出个题目也成,谁也没想到,李世民的意思是,让王平安随便做!

房玄龄望了一眼皇帝,见皇帝皱着眉头,他心想:“看来皇上是等着急了。我们今天君臣尽数前来,可不是看士子们作诗的,是有目地而来,可时间已经不早,却仍未讲到正题,这可不行,太浪费时间了!”

别人怎么看房遗爱和公主的事,房玄龄是很在乎的,但他毕竟身为宰相,万事以国家为重,如果家事和国事相突冲时,他会第一时间,放弃对家事的计较,而选择国事。

他是宰相,他有容忍别人嘲笑家事的心胸,更有快刀斩乱麻,直奔主题的魄力!

见皇帝没有说话,房玄龄便回过头,冲王平安点了点头,道:“这是你今天要做的第四首诗了,难为你了。这次便出个简单点的题目。你便再以雪山、楼兰为题目,表表我汉家儿郎远征西域的决心!”

他的题目一出,王平安心头便是一震,看来这场诗文会,真的是有关突厥的,出这种题目,明显是一种变相的动员,同时向天下昭告,大唐军队就要远征突厥了!

朝堂上有什么事,他不清楚,历史的大方向他能知道一些,但具体的细节,他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出来的,但有一点他可以把握好,那就是作诗,既然要做有关塞外征战的诗,那毫无疑问,当选边塞诗!

房玄龄的题目一出,李世民心中赞许,宰相就是宰相,万事以国家为重,并不在意别人会怎么说他,很好,宰相理应为群臣的表率!

文武百官也都点头,他们都是知道真实情况的,房玄龄出这个题目,并非是要难为王平安,而是要将话题引到国事上去,这是正确的做法,无可厚非!

褚遂良对长孙无忌低声道:“无忌公,如此时换你上场,又有此前的尴尬事,你可会和房兄做同样的事?”

长孙无忌嗯了声,缓缓地点了点头,他肯定也会如此做的,转头问褚遂良,道:“你呢,也会如此吧?”

褚遂良笑道:“我压根儿就不会上去!”顿了顿,又道:“如果当真上去了,你们怎么做,我自然也会怎么做的!”

文武百官们一个想法,可底下的士子们,就是另外一个想法了!

房老宰相亲自出题,又是雪山和楼兰,从表面上看相同的题目好做,但那是对别人而言。比如王平安做完第一首关于西域的诗了,这时候场边的士子们,可以各自琢磨,各人思路不同,自然会在同一题目下,做出不同的诗来,相差只是水平罢了!

对于同一个人来讲,相同的题目,只要给这个人足够的时间思考,第二首诗,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比前一首诗好,但关键就出在这个时间上。现在的时间不够啊,前一首诗王平安做得多好呢,不破楼兰终不还,要想做出同样水平的诗来,本来就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何况现在又是临时告知,你再做一首出来吧!

时间的关系,就算是王平安思维再敏捷,也是很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再做出相同水平的诗来了,下一首诗只要比不上前一首诗,丢脸是不会的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水平够高,但对他的钦佩之情,却会不可避免的下降,不会再认为他的才学非常非常之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