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营务机构也不是赵东云刻意的,而是被现实逼的,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袁世凯一边让他再新编三个机枪营,另外一边虽然给了他督办机枪事的权限,但同时也只给了他一个兼新建机枪营统带的头衔。
也就是说,赵东云如果想要在手下直接编练机枪营的话,那么就只能靠挂在新建机枪营上头,如此一来他就不能避免的扩大新建机枪营的营务机构,用来处理诸多事务,而且赵东云也是没有权力更改“新建机枪营”的正式名称,要知道“新建机枪营”这五个字可是上头承认的正式番号,就跟“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一样,这个名字是不能乱改的。
所以这才搞成如今的营中有营的尴尬事!
而下属部队多了,这新建机枪营里也必须增设一些机构管理营务,比如营务、军械、执法,但是为了和武卫右军、常备军的营务处、执法处以示区别,所以改叫营务科、军械科、执法科。
此外赵东云手下就那么几个,他又不是当年的袁世凯可以大肆招揽人才,所以也就只能把原来的手下就地提拔委以重任了。
其他人还好说,都是早有预料的,一个个虽然也都面有喜色,但是也不至于太过事态,但是赵东平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听到自家堂兄任命自己为军械科总办的时候,那脸色瞬间就是变得失态了。
“我,谢谢三哥,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赵东平激动之下,连官场的正式称呼都是忘记了。
面对自家堂弟的激动,赵东云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他之所以任命赵东平这个年轻堂弟为军械科总办,其实是有着私心作祟的,这私心一方面是想着提拔自家堂弟辅助自己,他赵东云在北洋军中可是没什么信得过的亲族兄弟可以为助力,如果能够把这个堂弟拉起来的话,以后也能够给他一定的助力,不管是要玩造反还是争权夺利,有自家兄弟帮忙也方便一些。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这一次的军购中做些私事!这一次的军购可是数量不少啊,而军购给回扣之类的是国际惯例了,安排赵东平去收回扣基本上就等于赵东云自己收回扣,而这还只能算是小事情,真正重要的是,赵东云还是想要插足军火生意。
由于袁世凯手下缺少大规模的兵工厂,所以导致北洋扩军的这些年一直都被迫向外大量进口武器,这里头可是蕴含了无数商机啊,不管是当二道贩子倒腾军火还是干脆自己建厂生产军火,只要能够做大那么对于赵东云以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实际上去年第一次购买机枪的时候,他就生出了插足军火生意的想法,不过那个时候想的也只是做个军火贩子,倒腾进出口军火,拿些回扣而已。
不过当他被袁世凯任命为督办机枪事后,看见自己手底下就有一个十几万两银子的大订单,说不眼红那是假的,所以就开始琢磨着怎么从中获利,当二道贩子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袁世凯卖军火一般直接找上外国的洋行了,再说了他赵东云也没办法从洋人手中弄到大批火炮或者步枪啊。
赵东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当个二道贩子没前途,唯有自己造军火买就是走向权势之路的最佳通道,因为那样不但赚钱,而且还可以依靠军火成为晋升的资本。
只是想要造军火也不容易,要投下去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赵东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新军军官,月薪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但是他的家族有钱啊!
赵家虽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集合整个家族之力,拿出个十几万两银子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依靠这些钱,再找周学熙贷点款,然后从这一次的办机枪部队的经费里扣下那么一两万,赵东云觉得自己勉强能够凑上二十万两,到时候估计能够办一个小小的作坊式兵工厂。
当然了,赵东云没指望依靠这点钱就引进什么制造步枪、生产子弹、生产无烟火药等一整套的机械设备,他只是想着只弄其中一项,比如子弹、手榴弹以及他甚为期待的迫击炮等。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赵东云还是过于乐观了,他总觉得后世抗战期间手工作坊都能够弄出步枪以及炮弹来,自己投下去几十万两银子怎么也能够弄出点东西来吧,但是他那里会知道,这年头仅仅一套日产三百磅的无烟火药生产线,就需要十四五万两,如果要造步枪以及子弹的话,没有几十万两银子连设备都买不齐。
其实设备还只是小事,关键是他没人才啊!
设备嘛,有钱就能够买到,自己不够就去借,借不到就骗,骗不到就抢,总能弄到的,但是人才这玩意还真不好解决,偌大中国里满打满算就那么几个懂得开机器设备的,他赵东云要到那里去请人啊?
这些问题想起来头皮都发麻,当然了建兵工厂这事也只是赵东云的想法而已,远远没到落实的时候,那些事情还是等以后慢慢头疼,现在倒是不用去搭理这些。
现在那赵东平放到军械科这个位置上,主要是想让让他和洋人多打交道,建立渠道,到时候好拿个回扣,当当二道贩子什么的。
最后如果真的要建立兵工厂的时候,购买机器设备也能够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