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1 / 2)

好在现在总算是把这一波变动给应付过去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至少在南方联邦被灭掉之前,自己和王英楷之间的矛盾就能缓和下来,而自己也能够继续执行自己的发展经济以及扩军计划了。

京师,王英楷道:“他真的走了?”

“的确是走了,今天早上他的专列就启程回奉天了!”徐世昌道:“如今赵大帅已经出关,下面大总统我们是不是也该抽调一部分部队南下了,这两天听说南边其他几个省的部队都已经增援到了湖广和两江,仅仅靠第一军和第二军,怕是力有不逮啊!”

王英楷却是摇头:“不着急,芝泉和聘卿的能力我比你清楚,以他们现今手底下的兵力还吃不了亏!”

第218章 筹建巡阅使政府

“如今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继续整顿好财政,然后抓好扩军工作,争取早日把第七师重建完毕,然后第一混成旅也要早日满编,等这两支部队满编后,我是打算再练两个师的,番号我都已经定下了,就是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

王英楷着急着和赵东云谈判,除了需要时间来应对南方局势外,也需要时间来扩军,前段时间他和段祺瑞以及王士珍等人联手把京师给抢了一遍,手底下拿了至少千万两的浮财,这有钱不扩军可不是好军阀。

再者他现在手底下的嫡系兵力就一个第一师,以及不满编的第七师和第一混成旅,至于张怀芝和王汝贤,别看现在他们表面上对王英楷言听计从,但是平时壮壮声势还行,到涉及核心利益的时候,王英楷可没打算指望他们。

“你看看他手底下的三师三旅,全都是他一手练出来的,这样的部队才能用,才敢用!如果赵子杨没有这三师三旅,这天津和谈我等何至于连山西都保不住!”

王英楷一想到山西就是一阵烦闷,视山西为囊中之物的他没能阻挡赵东云的伸手后,却也没有闲着,他赵东云固然可以付出代价拉拢吴凤岭,但是他王英楷同样也能拉拢吴凤岭。

“这两天老吴他就要路过京师了,到时候你安排安排,我要和他好好地谈一谈!”

王英楷还就不信他拉拢不了吴凤岭,就算不能彻底拉过来,也要让吴凤岭不能彻底投向赵东云,要不然的话他王英楷的战略态势就太恶劣了,面临山西和奉天的前后夹击,一旦事发就得两线作战,到时候不死都难。

所以尽管他对吴凤岭投靠赵东云很不满,但是也得按下心中的不满,拿出笑脸来拉拢吴凤岭。

如果说天津会谈谁得到了最大的好处?那肯定是吴凤岭了。

王英楷和赵东云两人的话,基本上就是避免了战争并保持了现状,段祺瑞和王士珍虽然有了两江巡阅使和湖广巡阅使的名头,但是要拿下这两个地区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南下作战的情况下。

而王汝贤和张怀芝基本上也是保有了旧状,总体变化不大。

唯独吴凤岭,从鸟不拉屎的热河都统换到了山西去,虽然这山西依旧需要他去打下来,但是山西新军力量薄弱,拿下来的难度不大,不像段祺瑞和王士珍那样南下面临着困难重重。

所以天津和谈,收获最大的不是赵东云或者是王英楷,而是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吴凤岭。

京师以及南边的事我们暂且先不说,且说赵东云,他的专列从唐山出发,在抵达山海关后再一次停留了下来。

山海关关系到关内外安全,此地退可守,而进则是可以作为入关的桥头堡,所以赵东云对山海关的防务还是比较关注的。

“这榆关的重要性也不用我多说了,你们心中都是有数的,如今这边的兵力不多,我看这样,第三师就先在这里布防,第一骑兵旅也留在这里,第十师、第二骑兵旅随同我回防奉天。”赵东云继续说着:“老孟,你来当这个榆关防务司令,负责榆关以及榆关以西防务!”

孟恩远听罢立即站起来:“职部领命!”

这平静的脸色下,孟恩远也是忍不住的露出喜色,这“榆关防务司令”可不是通俗意义上的一师一旅的指挥官了,而是一个已经上升到了战区层次的指挥官职位,严格上来说和段祺瑞的第一军司令和王士珍的第二军司令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这未来孟恩远手底下管辖的部队就有第三师、第一骑兵旅、第四混成旅、第七混成旅,甚至连山海关的一个巡警团在战时也是归属他指挥。在苏系内,和“锦州防务司令”是相当的职位。

其中所辖的第一骑兵旅也不是原来的那个第一骑兵旅了,之前赵东云手底下的奉天第一骑兵协,虽然挂着骑兵协的名头,但实际上拥有高达五千的骑兵兵力,这基本上就是一个骑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