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2 / 2)

军方说如今的十二个团的巡警部队装备老旧杂乱,新式的有福造步枪和日式步枪以及俄国步枪,而更多的则是老式的单装步枪,而这些老式单装步枪的型号竟然多达八九种。

并且还说东三省的主要军械供应商,也就是福元机器厂在去年就停产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旧式弹药的生产,这些老枪现在用的都是库存的弹药,所以要求统一装备福造步枪。

这一项计划代表的又是巨大的花销。

这还不算,三月份军方再一次向赵东云提出筹建一个新步兵师的计划,而新建一个步兵师后续费用就不说,单单是前期费用没有三百万两银子就起不来头。

面对军方对扩军的热衷和无止境的巨大军费支出,熊希龄再一次耍无赖了,再一次拒绝向军方支付额外的军费,说要扩军可以,你们这些丘八自个筹钱去,反正是别指望财政局给你们一毛钱扩军。

赵东云说到底还是个军阀,这扩军一事是他最重视的事,眼看着三师五旅快要齐装满员了,军方不扩军就等于原地踏步,而此时直隶的王英楷扩充了第七师外,又搞出来所谓的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编练计划,所以赵东云虽然没出面,但是也支持军方的扩军计划,说到底军方之所以提出扩军计划还是他的暗示。

不过熊希龄也是善茬,面对军方的施压,赵东云有意无意的暗示,熊希龄直接向赵东云递交了辞呈!

老子不干了!

第228章 文武之争

东三省的军方大本营,位于沈阳金银库胡同边缘的“东三省陆军司令部”内,一大票将官们汇集在一起,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

自从赵东云主政奉天以来,其手下的各种机构的名称也是一直在变换,比如他只掌控锦州等辽西地区的时候,其手下的主要机构就是第三镇的内设各处,等他就任盛京将军后,第三镇的各个内设机构一分为二,像李三以及秘书处、督察处里个文官幕僚们都是进入了盛京将军府衙门各总局、各处任职,而军方要员则是陆续兼任奉天督练公所的职务。

那个时候开始,赵东云手底下的文物官员正式分道扬镳,各走各路!

紧接着去年袁世凯被刺,清廷迅速任命赵东云为东三省总督,当时赵东云虽然没有上谢恩表之类的,但实际上他依旧接受了这个职务,并且用着东三省总督的名头起兵造反!

那个时候,其盛京将军府衙门就成为了东三省总督衙门,奉天督练公所则是改制成为奉天陆军司令部。

数月后北洋诸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国后,赵东云就任副总统兼任东三省巡阅使,这东三省总督衙门自然也就再一次更换了招牌,成为了东三省巡阅使府,内设各机构挂上了“东三省巡阅使府政务院”的招牌,而政务院的院长目前由赵东云亲自兼任,副院长暂时也没有,基本上依旧赵东云垂直管理政务院的内设各局。

相对于政务院在去年就成功改制,奉天陆军司令部的改制要延后很多,一直到一月下旬,赵东云才将“奉天陆军司令部”改为“东三省陆军司令部”,归属巡阅使府直辖。

该司令部所辖的各机构也依旧是原来的参谋、军械、军需、教四大部门,不过是改处为部,随后又添设了海军处、总务处、以及铨叙处,至今该司令部一共直辖四部三处,由赵东云亲自担任总司令,并不设副司令或者总参谋长之类的职务,他垂直管理四部三处。

改制中,赵东云还仿效日本军部以及德国参谋部等机构,着重突出了参谋部的权力,导致参谋部内设了一系列的重要科室,全权指挥全军之训练、部署、作战事务。不过为了牵制参谋部,赵东云依旧保持了教育部这个机构,把招募以及新兵训练的权力依旧独立出来,同时还把铨叙科从参谋部里独立出来成立铨叙处。

这个铨叙处是什么机构呢?和京师中央里的铨叙部门只有授衔的权力不同,东三省的这个铨叙处除了掌管授衔外,还实际拥有任命军官的权力,除了部分重要的中层职位以及高级职位由赵东云亲自安排外,其他的中低层任命统一由铨叙处安排,换句话说这机构拥有人事权。

这个机构单独设立也算是赵东云对参谋部以及在外将领日益权重的一个平衡安排,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赵东云得始终把人事权抓在手里,容不得其他人染指,哪怕是孟恩远和林永权这些最嫡系的苏系将领都不行。

实际上铨叙处的存在以及教育部的存在,加上连军饷都是由军械处的薪饷处统一全军发放,而且是直接发放到士兵在奉天银行的银行账户里,这就导致苏系高层将领对部队的掌控力远远没有北洋其他几个军阀那么强悍。

以上都算是赵东云收拢中央军权、加强自身对部队掌控力的措施。

而伴随着东三省陆军司令部的改制一起进行的还有军方的布防工作,比如调第九师去哈尔滨,调第五混成旅去安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