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启玲的任职经历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葫芦岛工业区区长的重要性是要高于督察处总办的,实际上和政务院下属的各局总办的地位是同等的。
又调任王永江担任财政局下属的税务处处长,至于原来的那个税务处处长被落下了一个“业绩平平”的考语,被调任到吉林省长春当县长,算得上贬官了。
又考虑到东三省诸多行政机构里还没有一个专职的外交机构,而东三省这边日俄两国就在边上,加上中东铁路公司和旅顺公共租界的存在,这外交活动可是不少,以往的外交事务都是依赖秘书处之外事科以及奉天铁路交涉局办理,这一次赵东云把这两个机构合并入政务院,成立“外事局”,由赵东云手头下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外交人才宋小濂担任首任局长。
其他几个官员也多有升迁,就不一一说了,倒是唐文冶不太好安排,最后赵东云亲自接见了他,当唐文冶说自己有心教育事业的时候,赵东云郑重的聘请他担任教育局局长,不过人家没接受,而是把目光瞄向了奉天大学。
实际上唐文冶之所以北上,他倒不是说想要当多大的官,而是熊希龄跟他说现在奉天大学堂已经初具规模,规模上甚至已经不属于山东、直隶的几所大学堂,所以他就是想着来就任奉天大学堂的校长一职。
对于唐文冶这种有着传统文人情结的人来是说,担任国内少数几所大学的校长之一,成为当代的教育大家,可比给赵东云当个区区教育总办好多了。
对此赵东云虽然有些失望,他还打算着把唐文冶当典型呢,用来招揽大量前请的高级官员投效,前清时代的很多高级官员如今可都是闲赋在家,其中有一部分还是有才华的,赵东云要是能够招揽一些的话,可以很大的缓解自己麾下文官集团人才不足的压力。
如果不是人才不足,赵东云也犯不着把才二十多岁的方濂桐推上葫芦岛工业区副区长的位置上去啊,这不是手底下实在找不到合格的人才嘛!
这年头对人才的标准已经提高了许多,要么留学回国的人或者有着出洋考察的经历,能够清楚认识当代世界发展的,比如方濂桐,唐文冶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要么就是办理洋务多年的实干型人才,比如熊希龄、周学熙。
这种人才可不容易得到!
不过唐文冶既然决心投身教育,他也不好阻拦,所以就任命了唐文冶为奉天大学的校长,至于原来的校长而是教育局局长徐鸿宝兼任的,现在徐鸿宝忙着教育局的诸多事务,尤其是筹办各县的小学、多所师范学校、各省中学等事务让他忙的脚不沾地,那里有时间待在奉天大学里头处理学校事务了,基本上行都是让奉天大学里的其他人处理了。
而且徐鸿宝虽然号称教育家,但人家还是有仕途上进心的,可不会为了大学校长的虚名就放弃自己的仕途,见唐文冶不和他争教育局局长后,就很高兴的把校长位置让了出来。
不过尽管没能把唐文冶当成典型竖起来,但是并没有妨碍赵东云继续招揽外省的诸多人才,比如梁士诒!
第231章 沈阳兵工厂
1906年底到1907年初的这几个月里,赵东云回到关外奉天后就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部区整顿上,军事上把三师五旅齐装满员,并利用有限的兵力布防东三省,整编巡警部队编成了十二个巡警团近两万人,同时还对东三省境内的大量土匪进行剿杀,为部队增加实战经验的同时也是肃清地方匪患。
政务上,他组建了东三省巡阅使府,裁并了大量行政机构的同时,也顺应时局建立了一批新式行政机构,从而奠定了东三省的现代化军政行政机构,以东三省巡阅使府为首,东三省陆军司令部和政务院并立,再有秘书处充当中枢、督察处充当司法监察,形成了由军方、文官、中枢、司法共同组成的行政体系。
经济上,赵东云组建奉天银行,推出奉天银元以及奉天纸币的同时,也是大力扶持民间金融业,推动传统的票号、钱庄进行现代化银行改革。
而在工商上,除了继续发展葫芦岛工业区外,他还筹办了营口工业区,喊出了打造“世界级大豆产业基地”的口号,以东北的大量土豆为基础,深入发展大豆加工业,并且把大豆的两个主要加工产品:豆粉、豆油出口到日本、欧洲,为东三省换取极为宝贵的外汇收入。
除了深入发展大豆产业外,赵东云自然也不会说放弃或者轻视其他产业,比如说纺织业,这个产业过去两年来一直都是东三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工商局那边已经是制定了两大目标,一个是重点发展安东地区的生丝产业,安东地区的生丝产业虽然不如南方浙江、江苏这些地区的规模,但是在北方地区也算是勉强过得去了,而且生丝是中国当代少数几种能够大量出口创汇的产品,所以甭管规模大小,先发展了再说,能捞多少外汇就捞多少外汇。
第二个就是重点发展以葫芦岛工业区为核心的棉花纺织业,包括纺纱、织布、染布等一系列的棉花纺织产品,不过棉花产业压力比较大,它们不但要和日本、英国等洋布竞争外,也要和南方南通土布为代表的南方国产纺织业竞争。
大豆、纺织这两大产业就是赵东云拟定的现今以及未来的东三省主要支柱性产业了,除了这两大产业外,还有造纸、面粉、酿酒、矿业、机械、化工等产业,不过这些规模都不大,暂时而言还无法成为东三省的经济支柱。
如今的东三省还不是后世的重工业基地,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经济地区,其最主要的产品实际上并不是钢铁和煤炭,而是小麦和大豆,而工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主要依靠这两种农产品。
赵东云倒不是不想弄出来几个超大型的钢铁厂,搞什么重工业,但问题是他没钱投资啊,退一步时候就算有钱投资,这练出来的钢铁他卖给谁去啊?
任何工业生产都是必须有市场支撑的,不可能说赵东云张张嘴,挥挥手建起来一大批的工厂,然后这些工厂就能够生产出产品给他制造税收了,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有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