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1 / 2)

想到阮大与阮二的实力,钱宁开口道:“这两个人实力极强,每一个人都比我强的多,而且他们兄弟二人合作十余年,相当默契,可以说,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三的地步,你很难解决掉他们两个,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文浩淡淡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心中自有分寸,没有把握的事情,我绝不会做。”

说着,张文浩又重提枪械,道:“钱宁,如果你不帮我搞到枪械,我拿着一把刀,也一样会去的,这一点,我可以跟你保证。”

钱宁沉默了半晌,终于叹了口气,道:“好吧,我明白了!”

说着,钱宁道:“你需要去一趟乐青,到那里找我的一个朋友,你想要的东西,他都会提供给你的。”

“乐青?”张文浩惊讶的问道:“你有朋友在那?信得过吗?”

“信得过。”钱宁道:“我们两个人都是组织里的人,不过我们两个是彼此的救命牌,所以,我们两个在组织里,一直以非常敌对的状态出现,组织里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两个人是死对头,正因为如此,我们两个人从未被要求同时执行一件任务,我们当初这么约定,就是怕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另外一个会受牵连,这样一来,另外一人不但不会受到牵连,还可以提供帮助,当初我逃出国,就是她帮的忙,我有一个多月没有联系过她了,只是上次收到她的一个密码信,说她已经到了乐青,并且要在那里常驻。”

张文浩脱口问道:“你知不知道,李家人之所以跟聂阿姨作对,就是因为你们的组织绑架了李家的独孙李牧?而且,李牧现在人在越南,他就是从乐青被带出境的。”

钱宁心中推敲了片刻,虽然她不知道这件事,但是这么一推敲,确实非常可信,因为组织一直做事都喜欢给自己留后手,有时候要跟某个强敌正面对垒,会先派出至少四人潜伏过去,这四人名为影子杀手,潜伏到对方身边,以备随时发起致命一击,这种事情,组织做过不止一次两次了,而且,每一次都相当的成功。

既然他们要威胁李家人就范,那么绑架他们的独孙也是理所当然,以组织的性格,绑架了对方的独孙,绝不可能将其留在国内,夜长梦多,必然会先送会越南大本营,这样一来,这个筹码就完全掌握在手了。

而且,张文浩所说的事情,跟自己那个朋友去乐青的事实也相互呼应,看来,自己那个朋友去乐青,多半就是为了这事。

钱宁心中对张文浩非常震惊,她怎么也想象不到,当初那个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的高中学生,短短大半年不见,竟然有这么通天的能耐!组织里的人员动向、组织里秘密行事的过程,竟然能够被他知悉!

随即,钱宁说道:“文浩,我那个朋友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当初组织对我失去控制,他和其他一些人被组织派来追杀我,但就是他冒着危险把我送出了国,要不是他,我早已死过了,你想要的东西,他都可以给你准备好。”

张文浩点了点头,道:“那你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吧,我回头跟他联系。”

钱宁说道:“你先别着急,我联系他一下,问问他现在是什么情况,如果确定他方便的话,你再联系他。”

“好!”

第二百六十二章 装备到手

对张文浩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钱宁非常惊讶,她不知道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张文浩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是就这两天她与张文浩的电话接触,让她察觉到了张文浩的改变。

以前,张文浩在她眼里只是一个心理素质超与常人的高中生,每每见到张文浩,她总是会有一种巨大的反差感,那就是自己与张文浩,永远都是处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几天,张文浩带给自己的震惊,又确实太多太多。

外人不可能比钱宁更了解她曾经待过的那个杀手组织,但是,短短几天时间,张文浩竟然从秦裕身边挖出了多达五个的组织成员,更让钱宁惊讶的是,张文浩竟然找到了他们在国内的毒品加工厂。

这就让钱宁更加难以置信了,因为,就连她也没有办法查出组织关于毒品这条线的具体线索,因为组织的架构太严密,而且每一个成员都太过谨慎,根本不可能给外人可乘之机,但是,张文浩偏偏做到了。

现在,张文浩准备以这条线为切入点,从暗处向组织开刀,钱宁虽然很反对张文浩以身试险,但是她却对张文浩有着莫名的信心,她觉得,张文浩既然准备做了,那么,他肯定已经有了万全的计划,而且,她相信以张文浩的做事风格,凡事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他不会鲁莽行事。

正因为如此,钱宁才亲自联系了自己身在乐青的那个生死好友,两人一同在组织效力数年,但两人却非常聪明的在明面上站在了绝对的对立面上,防的,就是有一天组织会对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人下手,上一次,自己的好友在收到组织派遣的时候才知道,她要到中国执行的任务,竟然是追杀自己,但组织万万没想到,就是自己这个多年的“死对头”,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脱困。

那个生死好友,与钱宁年纪相仿,同样是一个女人,只不过,她名叫藤田林子,英文名叫joe,是一个日美混血,父亲是美籍日裔,早年随父母到中东谋生,父母却死于非命,与钱宁一样,十岁时便被组织以收养的名义,带到越南进行秘密训练,如今已过去13年。

林子在得知钱宁被组织出卖之后,第一念头就是想办法脱离组织,但是,由于组织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钱宁,也没有放弃对钱宁的追杀,林子便继续留在组织内部,一方面是能够掌握组织的动向,防止钱宁被组织悄悄盯上而浑然不觉,另一方面,也在准备待组织在中国的转型完成之后,再找机会脱离组织,到那时,组织也应该放弃寻找钱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