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1 / 2)

烈明[校对版] 睿士 2783 字 8小时前

镇守风陵渡的牛成虎这个时候只想骂娘,原本他是在同州驻守,与潼关互相策应,但数日之前,汪乔年却是一纸调令将其调往了风陵渡这个军堡驻守。同州总算是个县城,即便是军饷告缺,牛成虎的部下总不至于饿肚子,没事出城去劫掠一番,或者揪出几个城中的富户,压榨些钱财也怡然自得。但这风陵渡有什么?自天启年间便开始荒废,直到民乱日益猖獗,朝廷这才又重新恢复了军堡设施,派兵驻守。说白了,整个便是一个鸟不拉屎的荒凉地方,这些年饥民盈野,就连野味也难得见到。牛成虎不禁憋了一肚子的火。

山东军奉旨援救,这苦差事却为何不交给他们?牛成虎竟是连朱平安一起给记恨上了。

一大早,外边便喊杀震天,昨晚酩酊大醉的牛成虎却是一个激灵跳了起来,顾不得身上还没穿衣服,操起床头的佩刀就往外边跑,刚到门口,就和前来报信的一个亲兵撞了个满怀。还没骂出口来,亲兵口中的消息却是让他魂飞魄散。

“将主,不好了,流寇装扮成我官军的样子,趁天色未明猛攻渡口,弟兄们措手不及,眼见着便要守不住了!”

流寇!牛成虎激灵灵打个冷战。不对啊,这流寇正在河南和傅宗龙交战,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潼关,再说了,风陵渡还在潼关的北面,这流寇是从哪儿钻出来的?难道说潼关失守了?

用力拍拍头痛欲裂的脑袋,牛成虎总算清醒了一些,连忙披上衣甲,一路小跑着上了军堡的城墙,从垛口眺望,远处的潼关一片静谧,反倒是自己这边,渡口上已然是一片混战,仔细看去,却都是官军的服色,唯一的差别便是流寇的手臂上都带了一块白色布条。大批大批的流寇蜂拥而至,烟尘直上苍穹,也看不出究竟来了多少人马。

“快、快向潼关求援!命令士卒退回军堡坚守,等待援兵!”牛成虎还不糊涂,这风陵渡背靠群山,是潼关北面的要害所在,退是无路可退,相反在这军堡中据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只盼望汪乔年得到了消息能尽快派遣兵马增援。

……

罗汝亮是罗汝才的族弟,勇武过人,被罗汝才任命为亲军营的主将,一直跟随在其身边,这次进攻潼关,罗汝才便是调遣了他的兵马。

天还没亮,罗汝亮带领着八千健卒便换上了明军的战袍,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渡口,只要抢占了风陵渡,之后便可以从容渡河,进攻葫芦滩。接着便可抵达潼关北门,那里相对来说兵力配备薄弱,如果风陵渡和葫芦滩能悄无声息的拿下,那到时候便可以故技重施,诈开城门,潼关便可以不战而下。

但没想到风陵却足足有大约三千的官军镇守,想要不动声色的攻克的确不现实,没办法,罗汝亮只得展开强攻,好在对面的官军战力的确是非常孱弱,一个冲锋下来,官军便没有了斗志,纷纷向后撤退,看样子是打算撤回军堡据守。

罗汝亮冷冷一笑,“传令弟兄们,紧紧贴上去,混在他们中间一起冲进堡去!”

天色将亮,却忽然间起了雾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却越来越浓,流寇见状大喜过望,与官军缠斗在一起,部分士卒更是扯下了臂膀上的白布,趁机混进了官军的队伍,抢先向军堡冲去。

眼看着流寇步步逼近军堡,罗汝亮也不由得有些得意,扭头对一名亲兵吩咐道:“传消息给主帅,风陵渡即将陷落,请他带兵前来会师,一起攻打潼关吧!”

然而话音未落,身边的亲兵却忽然一声惊呼,罗汝亮不禁一皱眉,亲兵却带着些慌乱的手指流寇大军的北侧山坳,“将主,您看那边!”

罗汝亮不耐烦的抬眼看去,雾气还是浓烈的如同化不开的丝绢,只是通过雾气的流动,仿佛依稀可以看到山坳中依稀有人影晃动,耳中也听到了有节奏的脚步声。

罗汝亮不禁有些诧异,他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对面之敌的虚实也是早就打探过的,汪乔年奉旨率领主力出潼关,沿途也是有流寇的探子看到过的,兵力足足有四五千之众,算起来,已经是潼关守军的半数。而山东军也已经调往介休一带平叛,如今的潼关附近除了郑嘉栋和牛成虎的确是没有别的官军部队存在。按道理来说,这附近不会有官军的伏兵啊!

刚想派人前去打探,那脚步声却是越来越近,从浓雾中已经隐约可以看到明军的红色战袍。

“止!火枪手装填弹药!”这一声命令,却是准确无误的落入了流寇大部分士卒的耳中。顿时阵型便开始有些慌乱。

“不要慌,右军向北进逼,其余各部仍旧猛攻军堡,不得有误!”罗汝亮大声传令,力图稳住军心。

流寇右翼调整阵型,慌乱了片刻,终于开始向背面试探着前进,但此时,浓雾中的却响起了一连串的火枪发射的轰鸣声。

看不清对面的敌人,浓雾中却瞬间射出数百颗致命的弹丸,这种种攻势虽然并不猛烈,但给予流寇的心里压力却是极大的。

前排的流寇瞬间倒下一片,身上清清楚楚的弹孔证明了对面的确是明军的精锐部队,火器这样犀利,这不是一般的地方部队能够配备的起的。

“进!”对面的声音再度响起,那种令人窒息的脚步声再度响起。眼见着距离越来越近,在不过百余步的时候,流寇终于看清了对面敌人的模样。

真的是官军!红色的战衣,红色的棉甲,后面便是大队的钢铁洪流,旌旗随风飘扬,但在雾气的笼罩中却看不清楚上面的字样。但又不像是官军,官军哪里开的如此整齐的装备和号衣,前排的火铳兵人手一支明显迥异于官军标准配置的火铳。到得不远处,三排火铳兵从容不迫的交换位置,连续射击,这让妄图尽快逼近他们的流寇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