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大清还能撑得了多长时间?”
济尔哈朗顿时大怒,“我大清受命于天。自当与天地日月同辉!睿王多尔衮的大军在中原纵横无敌,迟早有一天。他会杀回关外!”
朱平安笑着摆摆手,命王金发取过一副舆图来,并没有驳斥济尔哈朗的话语,而是手指着上面的三处地方缓缓说道:“抛开我大明的各地兵马不说,单说我山东大军,如今已经形成三个规模宏大的集团。分别是辽东、山东、河南。郑王或许还不知道。原本顺军的大将白旺、李过已经归顺于我,还顺带脚的招降了刘洪起和刘汝奎两部。如今我河南的兵事总督杨廷麟麾下已经有带甲十万之众,其中包括了我山东军岳锦峰、邱泽、张定边、高杰等部,还有李岩等顺军降将的忠贞营。”
朱平安没理会济尔哈朗的表情,继续说道:“再说山东方面。卢象升以山东总督的身份,统领山东新军,目下就要对河北、京畿一带发动进攻。新军三卫张耀先、裴东来、武定国都在他的麾下,总兵力能达到多少,相信郑王的心理有数。”
“再有就是辽东了。李定国大都督麾下的众将不用我再一一介绍了,新加入的蒙古察哈尔部以及其他各部的兵马也在汇集之中,还有就是海西女真各部的兵马也会达到一万到两万人之间。清军南下的大军中便有不少蒙古和海西女真各部的将领和士卒,关外失陷和蒙古、海西女真各部反正的消息一传开,相信他们中不少人会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到时候,多尔衮会面临不小的麻烦。”
“当然,我的手中还握有一些别的力量。例如,我的恩师,江淮总督路大人,他麾下的新军也有相当可观的兵力。还有我的登莱水师,舰船已经达到千艘的规模,水师童万钧、施琅、施显、刘国轩枕戈待旦,别看何洛会如今守住了东昌堡一带,密布红夷大炮,重兵防守,看似铜墙铁壁一般,但水师一到,随时可以从广宁、锦州、宁远的任意一个地方发动攻击,郑王以为,他何洛会能支撑多少时间呢?”
朱平安看看济尔哈朗涨红的如同猪肝一般的脸色,继续说道:“郑王无须再提所谓的绿营大军。其实你的心里也清楚,那些绿营兵对于大清究竟会有多少的忠诚。诚然,张存仁、洪承畴是对满清忠心耿耿,但吴三桂、姜骧那些人是些什么货色,相信郑王应该比我更清楚!他们一旦得知关外的消息,心中会生出生么念头……,呵呵,犹未可知啊!”
“啊!”济尔哈朗绝望的大呼一声,身子便向后栽倒,眼睛变得空洞无光,颤抖的嘴唇中沁出带血丝的白沫,整个身体都在不停的抖动。
朱平安一笑,站起身来,大步走向殿外,边走边说,“该说的我已经都说了,相信你也了解满清将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安心上路吧,所有被擒的宗亲将会陪着你一起上路!”
第四卷
第一章 平衡之道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足足下了两天,京师内外到处是一片银装素裹,百姓们虽然出行不便,但冬雪带来的关于来年的丰收的憧憬却是感染了每一个人。即便是如今风传的满清将要开始执行的“剃发令”带来的恐慌,也被这场大雪冲散了不少。
一大早,内廷长信门便由内侍打开,南海子的净军要在此时将内廷积攒的杂物、垃圾和粪便等运送出来,开门的内官一边揉着惺忪的双眼将大门缓缓推开,一边则没有好气的冲着净军内官们发着脾气。
冷不防,长信门内却是忽然冲出来几个人影。待到看清楚出来的人身上黑色皮袄上绣着的黄色龙纹,几个开门的内官连同一连串冻得瑟瑟缩缩的净军忙不迭的跪下身来。
“万岁爷吉祥!”尚未来得及打扫的白雪堆上顷刻间跪了一片的人。
净军的两轮木车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但冲出长信门的顺治皇帝却是根本浑不在意。十六岁稚气的脸上满是怒气,一张脸也不知道是被朔风吹拂的,还是因为胸中的怒火,显得红通通的。
从关外赶回来的多僖和岳乐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口中却是不停的劝阻道:“主子、主子,现在去拜谒太后是不是太早了些,也许太后还未起身呢?”
“现在还早?”顺治当即怒吼起来,“关外祖宗陵寝之地都丢了个精光,再等下去,朕的江山岂不是都要易主了吗?”
也许是因为地面湿滑,也许是因为胸中的怒气难平,顺治皇帝边说话边走路,一个不慎便是一个踉跄。吓得岳乐和多僖连忙相扶,但顺治皇帝站稳了身形却是气冲冲的甩开了两人的手,直奔北面的慈宁宫。
这个时辰,就连慈宁宫还未开启宫门,顺治皇帝将大门拍的嘭嘭作响,前来开门的内官一开门就吓得匍匐于地。谁也没见过这位少年天子这么龙颜大怒过。顺治皇帝也不理会他们,径直便向宫里走。
沿途的女官、内侍无不惊恐,纷纷匍匐于地,多僖和岳乐诚惶诚恐的跟随在身后,心中叫苦不迭。
太后大玉儿如今却是未曾居住在慈宁宫的正殿。大玉儿甚是喜爱花草,顺治皇帝侍母至孝,迁都来到京师之后,便将原仁寿宫的一部分划归到慈宁宫,由内廷大学士冯铨一手主持。将原有前明的花园扩建,改为如今的慈宁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