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1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657 字 15小时前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吾本欲先征刘表,但为公达、奉孝所阻。前宏辅往说张羡,使出孱陵,以胁刘表之后,料今冬之前,荆州不足虑也。然孙策纵横江上,逼迫广陵,虽元龙高才,终究兵寡,恐不能久御之也。宏辅有何良策?”

是勋心说你光摆了一大堆废话,也不知道是荀彧他们也没拿出啥好主意来呢,还是你故意瞒着,不肯明白告诉我。荀彧、郭嘉还则罢了,在原本的历史上,据说荀攸给曹操献过不少妙策,但都是暗中献的,也就钟繇听说过一两耳朵——“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想想自己也经常悄悄地给曹操递话,请曹操不要外泄,免得自己惹祸上身,那么曹操不泄露其他谋士的献计,也在情理之中啊。

算了,还是说我的自己的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公奉讨不庭、芟夷群雄,自当后北而南。且待灭袁绍、平河北,乃可致力于南方。然北人善骑,南人善于舟楫,则刘表、孙策,虽力不能敌主公,若拒江而守,恐难遽下,若便轻入,反易挫败。要当建舟船、成水师,则长江天险,敌与我共也,乃可一鼓而定。然舟船非一日可能建成,江上练卒,非一日可能召聚。勋前自长沙归来,过庐江以访子义,子义亦有习练水师之意,奈何工、粮皆乏,仓促难办。请主公熟思之。”

曹操点头:“此意宏辅早有良言,然都中粮秣,亦勉强敷用而已,奈何?”我不是不想造水军啊,可我也拿不出太多物资来支援太史慈啊。说完这句话,他突然一皱眉头:“宏辅与大司农有师生之谊,若能使郑公自太仓拨付,则或可济一时之急。”

国家财政,这时候是大司农郑玄在管,固然目前朝廷勉强可以行使权力的地区,绝大多数都直接控制在曹操手里,曹操通过截留,以及向朝廷申请,可以拿到超过七成的物资做军费,但剩下三成,郑玄把得很严,轻易落不到曹操手上。因而曹操就说啦,你跟郑玄熟,能不能劝他再松松手呢?那么建水师的初步经费不就有了吗?

是勋说行,我找空跟郑玄说去,但是——“欲成其功,先善其人,所用得宜,可事半而工倍也。勋再请以鲁子敬统筹此事。”

曹操说好吧,你要觉得鲁子敬能够担此重任,那我就试试看,即上表荐鲁肃为庐江太守,并且负责建设水师,要是真能成的话,将来再命其为水军都督。是勋闻言大喜,谢过了曹操,转回身就奔了鲁肃府上。鲁肃听是勋说起对自己的安排,也不欣喜,也不感激,却皱着眉头沉吟了好半晌,才缓缓地问道:“吾亦不习水战也,奈何?”

是勋笑道:“卿之故友周公瑾,亦未必素习水战者也……”这年月就不可能有啥读书人打小就会打水仗,顶多会坐船不晕,还能下水游泳而已,再说这技能也没学校可以去系统地学习——“然今坐拥百舟,虎踞柴桑,纵横江上。以子敬之才,使赴庐江,乃访江上舟子、江畔豪杰,料不必三载,水师必成。”

鲁肃微微一笑:“宏辅过誉了。然宏辅既有此志,又以为肃能当此任,料必有以教肃者也。”你自己要是毫无把握,也不会把这活儿揽到朋友身上吧,有啥好主意就赶紧说出来吧。

是勋倒是也不藏私,点一点头:“且待朝命颁下,勋乃自有芹献。”

第九章、舜舞干戚

是勋初回许都的时候,就去拜访过郑玄,老先生已经七十二岁了,但精神仍很矍铄——只是根据是勋模糊的记忆,他应该也没几年好活啦。

这回再往郑府上拜望,碰巧任嘏也在,还有一位国渊字子尼,乐安人,曾经跟随邴原、管宁等人避乱辽东,因为听说老师离乡出仕,加上最近曹军已得胶东,路途通畅,故而渡海归来,被郑玄推荐给曹操,担任司空掾。师徒四人寒暄了没几句,话题就转到经学上去了,郑玄因此而问是勋:“闻宏辅前在河东,重开郡校,亲往课徒,有诸?”

是勋心里不禁一跳,心说我跟河东篡改经典、胡说八道,不会事儿都传到许都来了吧?本来各家各法,各执一言,大可辩论,但郑玄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在学术上的见解就不可能离开老师太远,否则跟这时代,便有欺师之嫌啊……除非自己有郑玄的本事,可以直接把老师马融给说败喽。当下赶紧作揖:“小子学问未足,若有妄语,先生宽宥。”

还好以这年月的信息传递速度,郑玄也就光能听说是勋去郡校讲课了,具体讲的什么内容,还真不容易打听得清楚,故而并未责怪,反倒因为是勋能注重文教而大加勉励。完了又说:“宏辅可进语曹公,使各郡皆复郡校,则功莫大焉。”

是勋赶紧表态,说我会去跟曹操说的,然后正好趁这个机会,就把拨款创建水师的事儿给提了出来。郑玄还没表态,旁边任嘏先说了:“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何不以礼乐教化,使刘表、孙策归从王化?是兄善能舌辩,若可奉使出行,使干戈得弭,复归太平,岂不强过建舟练兵乎?”

是勋暗中撇嘴,这真是书呆子之见。终究在郑玄面前,他不好过于激烈地反驳任嘏,只是微微一笑:“前刘表在襄阳郊祀天地,僭越九旒王旂,即赵邠卿(赵岐)往谏,亦不能动,而况勋乎?乃知人之贪欲,有非言辞所能动者也,故孔子不得已而诛少正卯,若可说之,岂孔子溺于刑戮耶?彼有长江阻隔,故乃抗拒王师,设能强大水师,夺其天险,乃可以势迫之使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他这话不仅仅是说给任嘏听的,也是说给郑玄听的。他知道郑老头虽然也主张用武力统一天下,终究是读书人,还是认为兵危战凶,能不打最好不打,所以他言下之意:想不打仗,就先得使朝廷绝对强过地方诸侯,然后以势迫之,乃能传檄而定——水师的创建,正是这个目的。

果然,此言一出,郑玄就不禁捋须点头:“昔舜舞干戚而九苗服,干戚非正声文舞也,乃以德服之,更以威凌之,然后才能弭兵。宏辅所言是也,然府库不充,恐所支有限。”

是勋说没关系,有总比没有强,咱们慢慢来,反正不急于一时——总得等先平了袁绍,刘表、孙策等辈才能提上议事日程啊。

这就算是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然后他又问了郑玄几个数学上的问题——郑夫子也算当代的算术达人了——随即便告辞离开。果然第二天,曹操就推荐鲁肃担任庐江太守,并命他在彭蠡组建水师——彭蠡在后世的鄱阳湖北,漫散于长江两岸,后世干涸(或即转向鄱阳湖),一半儿在庐江境内,一半儿在豫章境内。大司农郑玄也表态,将会拨付一定的物资,作为建军费用。

鲁肃上殿接诏,跪拜而退,下来就找是勋,说诏命已经下了,你有什么建议,赶紧说出来吧。是勋先问:“卿可知江上作战,以何器械为先?”

鲁肃说那当然是以弓箭为先啦,而且我听说还可以在舟船上安置一些小型的抛石机,用来攻击敌船。是勋笑道:“尚有二物,可胜弓箭。”说着话就从怀里掏出两张图样来,展开来给鲁肃瞧。

中国古代因为地理所限,大规模水战的次数很少,不可能跟地中海沿岸国家相比,所以留下的相关记载也不多,并且模糊。是勋是读过不少史书的,但从中也完全无法把握水战的战术——在这个方面,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帮鲁肃的。他只能提醒鲁肃,在战斗中占据上游和上风,将会极大提升己方船只的速度和敏捷性,故而对于长江的水文和沿岸气候,必须进行长期的观测和规律总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