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页(1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294 字 11小时前

许攸这些天一直挺郁闷,曹操派人送来的招降信就揣在怀里呢,压得他整颗心都沉掂掂的。他跟曹操少年相交,可跟袁绍也是老交情了,当年协助王芬谋篡,还多亏了袁绍相救,要不然早就掉了脑袋。所以跟袁还是跟曹,原本对他来说都是两可的事儿,只是自家在袁绍这儿已经站稳了根基,这要临时投向曹操,家人怎么办?名声怎么办?

不过话说站稳了根基……倒也未必。许攸一向瞧不惯沮授、田丰、荀谌等人的自命清高,可是跟他们还真没什么突出矛盾,他最切齿痛恨的,乃是审配,两人一直暗中摽着劲儿呢。冀州人都知道,许攸、逄纪,那是袁家两大贪,平素收受贿赂、援引同党,那不必说了,还放纵家人到处圈地,整个冀州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的。审配也未必清廉,但因为是冀州土著,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行事多少有所收敛,而且他受了本地大小地主的请托,一直紧盯着许攸、逄纪哪,找机会就想收拾这俩南阳货。

再加上袁绍手下这些信用的谋士,荀谌、辛评、逄纪不揽权;沮授原本权柄最大,后被郭图进了谗言,基本上靠边儿站了,地位最高,但无实权;郭图跟许攸关系还算不错。许攸觉得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审配审正南。

所以这回分军为二,一守邺城,一驻污城,许攸一开始是想当留守的,然而最终这个位子被审配抢到手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审配善守,另一方面,根据孟岱悄悄给传的话,是审配跟袁绍说:“许子远与曹操有旧,不可置之方面也。”许攸这个恼火啊,他知道倘若最终战退了曹操,那第一大功肯定是邺城守将,审配借着这股东风,必然跃居自己之上啊!

更要命的是,如今家眷都在邺城,等于被审配给捏在手心儿里了,没有袁绍镇着,天晓得那混蛋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许攸的顾虑不为虚妄,在原本的历史上,袁绍带着他前往官渡去打曹操,留下审配守备邺城,审配就趁机以许攸家人犯法为由,不先禀报袁绍,就把他们全都逮了起来——这直接导致了许攸夜投曹营。

所以许攸就琢磨着,我必须得献一妙计,直接把曹操给打垮了,才能不让审配独得大功——话再说回来,你要是守把邺城好几个月不失,自然是大功,要是才守了几天,我这儿就把曹操给赶跑了,那你还有啥功劳可言啊?所以他经过反复思忖,才秘密跑来向袁绍献计。

许攸说了:“曹孟德诡诈而好勇,吾料其必欲一战而胜也,甚或放弃围邺,而专力向我。若以子辅所言,我军只有暂退,不得建功,则徒耗钱粮、兵力,出师亦无益也,岂不可惜?主公若能用攸之计,则可力挫其势,甚或生擒孟德也!”

第二十一章、安排香饵

袁绍起污城之兵来救邺城,前锋为部将王摩,曹操闻报,先使于禁将本部军马前往迎击,大队随后跟进。是勋就不明白啦,咱不是说好了要先诈败,诱敌深入吗?想那于禁于文则,“深沉毅重,在乱能整”,估计他就算真败了也能表现得跟主动撤退一样,那还怎么起到诱敌的效果呢?

荀攸在旁笑道:“此所谓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也。”对面都是聪明人,咱真要败得太难看了,他们反倒不信,就难以诱敌深入啦。他倒是不厌其烦地给是勋解释,主公使于禁御敌,倘若王摩真的很好打,那么先赢一场也无所谓。其后袁绍必将大军前来接应,于禁肯定就吃不住劲儿啦,勒兵缓缓而退,引诱敌军来追。第三步,曹操也要亲率主力前往增援,再跟袁军小小见上一仗,然后伪做不敌,再退第二场。

对方肯定会琢磨啊,你是真败啊是假败啊?若说诈败诱敌,要么全都散而不乱,要么全都弃甲抛戈,方针就应该统一啊,为啥于禁跟曹操败退的方式不同呢?曹操比于禁傻?这不能。于禁不听曹操号令?也说不过去。这么一分析,就有七成是真败,初次兵少而易整,二次兵多而易散——那袁军就敢追过来啦。

是勋一边听一边点头,心里却说:瞧你这花花肠子绕的,我可搞不来这一套……不过计划搞得太复杂了,会不会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应该不会,那可是堂堂的荀攸荀公达,自非凡俗可比也!

于禁去了不久,探马报回,说已与王摩军接触,袁军甚怯,唯王摩奋勇当先,但是连冲了几回都冲不动我军阵列,已行将自溃矣。而且,远远地已经望见袁绍的中军大旗啦。

曹操闻报,举起马鞭来一挥:“是其时也,吾等且进。”当下统率中军就赶了过去——是勋、郭嘉、荀攸、贾诩、陈群等谋士们自然也跟随前往。

战场恰好就在邺城和污城之间的漳水南岸,西面是一片名为石井岗的低矮丘陵,东面则近乎于一马平川。然而虽为平原,田野之间,也还是有几处不足两丈的矮坡耸起的,曹操和他的指挥部就暂时设置在一处矮坡之上。

地形对双方来说,各有利弊。平原地形,使得邺城城下的曹军能够比袁军更迅速地增援战场,但袁军方面的石井岗,却既利于隐蔽和防守,又能够居高临下,在必要时刻发起强力的冲锋。

曹操挺郁闷,因为他即便立马矮坡之上,都完全无法看清对面石井岗上袁军的部署和调动情况——他只好暂且把目光完全投向面前的战场。

这时候于禁已经击败了王摩,随即与陆续赶来增援的袁军大队相接触,正在互相射箭,阻遏敌军前进,以便己方重整队列。是勋立马曹操身边,放眼望去,就见曹军大队也已陆续赶到,围绕着自己脚下的矮坡,排成了一个个便于守御的方阵。他不禁转过头去问荀攸:“何不遽援于文则?”

荀攸轻轻摇头:“敌势未明,不宜轻动。我先整列可也,军列整则战力强……”是勋心说你不是打算诈败呢嘛?还管战斗力强不强的做啥?你应该考虑的是,呆会儿怎么才能败而不乱,形散而实整,随时可以反身攻击被诱深入的袁军才对吧。

正这么琢磨着,疑惑着,忽听陈群大声叫道:“前非袁绍乎?!”众人循着他马鞭所指的方向抬眼望去,只见石井岗上,几面大红旗帜围绕之下,高张起一面金顶伞盖,伞下影影绰绰地立马数人,完全暴露在丘陵向阳面上,暴露在自己的面前——“此必袁绍也!”

主簿王必大喜道:“若能得擒袁绍,则河北定矣!”曹操微微一愕,随即跃马前出两步,大声唤道:“命诸将皆前,直取袁绍。有获绍者,白身封侯,侯者晋爵!”

是勋吓了一大跳,赶紧一把揽住曹操的缰绳:“得非有诈乎?”

荀攸抚掌笑道:“其必有诈也,此饵我也。然,此饵甚美,不可轻纵——若能即擒袁绍,则天下定,若不能即擒时,正好诈败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