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2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369 字 14小时前

曹操先读了表章,再见刘放,果然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非常喜爱,当场就劝刘子弃留下来辅佐自己。然而刘放说了,幽州尚未平定,后将军(袁熙)那里还恐有所反复,我必须得回去帮着王松坐镇——且待幽州平、袁氏灭后,再来侍奉丞相吧。

于是曹操便命王粲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让刘放带回去。大意是回顾了一下自己当年跟你老爹袁本初共同讨董、扛公孙的战斗历程,然后一笔忽略过袁、曹两家大战的往事;说你爹死了,我很难过啊,我很伤心啊,更可惜你哥哥和兄弟都不孝,父亲尸骨未寒,自己就先掐起来了;是故我觉得只有你才有继承袁家的资格,请得朝命来册封你,你可得继承乃父之志,好好地辅佐朝廷,镇定方面才成。最后告诉袁熙,我去讨伐你兄弟,你也不必帮忙,把渔阳南部牢牢守住了,到时候别放那个弑父的逆子往辽西跑就成。

随即大军前指涿县,逄纪知不能敌,弃城后退到良乡,背靠燕山山脉,欲与曹军周旋。曹操都懒得理他,遣于禁率游军前去牵制,自率主力直取广阳。逄纪慌了,返身来救,结果被杀得大败,广阳县就此失守。

随即逄纪遁归蓟县,与袁尚合兵,干脆派人掘开?水,放水淹敌。曹操被迫退返涿县,以待水消。

许攸劝说袁尚,说袁谭、袁熙已降,高幹向背不明,如今咱们外无救援啊,放水只能阻断曹军一时,不可能阻断一世的,迟早这蓟县还得丢。为今之计,不如暂时降顺吧,跟曹操谈谈条件,允许将军你继续镇守广阳郡——这时候袁尚自称继承了老爹的所有名号,也当邺县侯、幽州牧、车骑将军。

袁尚无奈之下,只好派许攸去涿县请降。许子远是早把家人给疏散了,如今孑然一身,正好趁这个机会直接投了曹,当下欣然领命。于是带着数十骑从人,绕过大水,从阳乡方向接近涿县。正行半道之上,突然前方一棒锣响,林中乱箭射出,都奔着许子远而来……

第六章、欲征北虏

许攸遇袭,身中数矢而亡,其内情要到许久以后才被曹家获知——是勋算是大松了一口气,对于王松、刘放的问题,可以不必再费尽心机去圆谎了。设伏杀害许子远的,不必问了,正是袁谭、郭图,而至于究竟是谁把他的行踪泄露给袁大公子的呢?那是个历史之谜,无人知晓。

不过袁谭、袁尚,本为一家,互相阵营中都有对方的奸细,或者只是心向对方之人,本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总之,许攸一行大多遇害,只逃出十数名士兵,折返蓟县向袁尚禀报。那边伏击者抬回许攸的尸身,从尸体上搜出袁尚请降的书信,袁谭冷笑一声,一炬焚之,随即下令将许先生好好安葬了吧。

而此刻曹操暂歇涿县,等到了刘和派来的使者,正是当初曾来许都求援的那个阎柔。曹操当日相谈之下,便颇为器重此燕地少年豪杰,曾说:“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也。”也可能是是勋收是魏为养子所造成的影响,他不光嘴头上说说,当即就要开香堂……啊不,举办仪式,正式认下阎柔这个干儿子来。

然而阎柔婉言谢绝了,说:“我固视公为父也,然居于悬远,难免攀附之讥,又恐刘幽州(刘和)疑忌。公知我心,可也。”咱就不搞那种形式化的东西了吧,免得被人说我攀附权贵,或者刘和他们怀疑我卖主求荣。

其实正经说起来,刘和还真算不上是阎柔之主,而只能说是幽州北部诸豪杰推出来当旗帜的所谓“共主”。阎柔、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那是都有兵有地的,势力还都不比刘和弱,这几家是因为拥有共同的敌人——原本是公孙瓒,如今是袁氏——才缔结了同盟,排了个一二三的座次出来。

所以这回阎柔绕过广阳,经袁熙的领地又跑来拜见曹操,曹操大喜,设宴款待,并领其与诸将相见,摆明了说:“此儿大奇,若有子如此儿,复何恨也!”曹昂是留守在了许都,但曹政、曹丕跟随从征,曹操便让政、丕二人与阎柔兄弟相称。

宴后,曹操单独留下阎柔,开门见山地跟他说,我有三件事,要你去帮忙办。阎柔说全凭大人吩咐——那年月“大人”一词,不用来称呼官员,而只是对长辈尤其是父亲的尊称,反正也没外人,本是孤儿的阎柔直接就把曹操当爹来叫了。

于是曹操就说啦,第一件事,我希望灭亡袁氏之后,你劝说刘和、鲜于辅他们跟我还朝,必给予高官显爵。阎柔说没问题,那几位并无野心,所以扬旗招兵,一是为了报亡父、故主(故幽州牧刘虞)之仇,二是为了保护地方,只要大人您能够安定幽州,他们必肯内附。

曹操说那太好啦,我就怕这二位仍然希图割据一隅,那事情就麻烦了。第二件事,我不日便将对蓟县用兵,希望你们几家能够发兵配合。

袁尚还以为掘河放水,可以挡住曹军一两个月呢,可是不等水退,曹操就打算发兵突袭了。原因在于荀攸献计,说若待水退,满地泥泞,士兵更难行走,物资更难运送,不如趁着大水,搜集船只,扎就木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蓟城,则袁尚惊愕之下,必败无疑。

是勋也赞同这一主张,并且说我带来那么多预备攻城的礮车部件,若在泥地里,根本就载不动啊——倒是可以直接跟泥里拖着,可是拖坏了算谁的?以木排水运过去,那就方便多了。

所以曹操便跟阎柔说了,你回去后立刻准备,不待水退,十日后我就要动手。阎柔说我那连夜出发,赶回北方去,庶不误大人之事也。

第三件事,曹操问了:“卿以为若攻蓟城,袁尚或东走,或西遁?”他要是想逃跑,会跑到哪儿去?阎柔胸有成竹地答道:“闻大人已致书高幹,使以代郡归附,尚素多疑,必不敢西遁也……”他不敢去投高幹——“而必东走,求乌丸兵为助。”阎柔打小就被掳掠到乌丸和鲜卑部中,为其大人(外族所谓大人,就是指酋长了)所亲信,寻机遁回汉地,正因如此,才会被鲜于辅等推举为护乌丸校尉——无他,他对外族的事情最熟啊。所以关于袁氏跟乌丸酋长们的勾结,阎柔也是心中有数的,倘若袁尚遁入乌丸,酋长们会不会帮他,也能够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曹操继续又问:“若尚东走,将循何道也?”他会从哪儿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