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2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140 字 17小时前

马良心说你当我傻的啊?说什么保镖,这分明是派来监视我,不准我急速前往秭归,而要我拖拖拉拉,一步三摇的眼线。不过傅巽前面那番话,确实说得他挺矛盾,而且他猜度傅巽之意,恐怕党同刘琮之人不久后就打算动手,自己一介文士,还真是拦他们不住……罢了罢了,为乡党计,暂时抽身事外便是,且等一切尘埃落定了,再考虑自家的阵营归属吧。

其实这时候江陵城守兵马,大多数全都掌握在文聘手中,若非求稳,他们立刻就能动手驱逐刘琦,并且随便找几个人缀着马良,出城后于僻静处一刀两断,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蒯越说啦,“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此荆州之宝,若即折损,是害国也。”所以才派傅巽先来劝说,要是马良肯缓上一步呢,政变后也还有相处的余地。

马良就此离开了江陵城,看似行色匆匆,其实才出城门,就逐渐地放慢了行进的速度。刘琦不知就里,还在苦苦等候益州军从西面顺江开过来应援呢,结果两日后的晚间,他正在寝室安卧,突然从人来报:“州署火起!”

江陵城内原本并没有州署,而只有郡署,但是刘琦等人奉着刘表迁居到此处以后,明知道短时间内别想再回去襄阳啦,于是候曹军一退,便即大兴土木,新建了一座宏伟的州署出来——刘琦跟他老爹刘表很象,一是礼贤下士,二是并无远志,三就是喜欢排场,所以不顾物资紧缺,先要把州署盖得象个样子。

听说署内火起,刘琦大惊,急忙披衣出看,但见火光之中,墙外露出无数人头来,个个戴盔着甲,手持利刃。刘琦也不傻,当即便明白了:“此非失火,而是军变!”急忙高叫:“速唤文将军来!”

手下有明白人告诉他:“此即文将军之卒也。”刘琦惊得面如土色,急忙召聚随从,连外衣都来不及穿,便从后门潜出,一路奔逃出江陵城去了……

本来按照蔡瑁的意思,干脆把刘琦一刀砍了最为稳便,但是蒯越不同意:“琦虽悖逆,终为先主血胤,岂忍相害?逐之可也。”文聘也不打算杀刘琦:“吾等所谋,为荆州得安,若即害主,天下人将何以目之?”以那家伙的软弱性格,必然不肯死守州署,所以啊,赶走他算了。

随即文聘便放出蔡瑁、蒯越,控制住了江陵全城。蒯越急匆匆下令,一是派傅巽快马去追赶马良,以新刺史刘琮之命,要他协助黄忠,阻止益州军入境;二是遣赵俨奉着荆州图籍北上,去献给李典;三是即刻切断王威和刘磐两军的粮秣供给……

第二十八章、长坂坡前

刘磐率领一万多兵马,离开江陵,北上以拒李典。两日后逼近当阳,但见荆山巍峨,余脉悠长,道路险狭,旁多沼泽——虽当冬日,尚未冻严,亦难行人也。刘磐长年驻守江陵,向东协助黄祖以御孙氏,向南监视江南四郡,对江陵以北的地形地势还真不算很熟悉,当即扬鞭问其小校:“此地何名也?”

小校回禀道:“是为当阳长坂。”

有那读书较多的参谋插话:“当阳长坂,或名当阳坂。古之云梦较今为广,北端即在此处,今水虽退,泥沼尚存,不便大军行进。”

刘磐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加快速度,赶紧冲到当阳城下去。要是李典未到,干脆先拿下当阳城,方便防御;若其已至,我等便背靠荆山下寨,与之周旋。然而话音才落,令未传下,突然四面鼓响,随即伏兵四出!

原来李典抛大军于后,亲率三千精锐急进,提前一天就已然进了当阳县城啦,随即便用诸葛亮之谋,在长坂设下埋伏,奇袭刘磐。刘磐所部仓促遇敌,不禁乱作一团,兵力虽雄,却被限制在片片沼泽之间,难以快速展开。李典当先冲阵,直取刘磐,刘磐策马相迎,战不三合,一则力气不及,二则士卒多溃,无奈之下,只得拨转马头,落荒而逃。

等退出七八里地,收束败卒,十停里竟然折了一停还多。刘磐一见士气蹉跌,恐难再战,于是下令退回江陵,凭坚而守。可是还没赶到江陵城下,就有消息传来,文聘竟然发动兵变,放逐刘琦,改立刘琮为荆州之主了!

噩耗哄传之下,大军一夕四散,刘磐身边只剩下了两百多人。他本打算绕过江陵,逃去江南,途中却为小校所杀,将首级献给了刘琮。

另一路荆州军由大将王威统领,往赴江南去挡于禁,情况也与此类似。不过两军才刚对峙,尚未接触,后方兵变的消息就传到了,王威军散而逃,被曹军追上,扯下马来,做了俘虏。

于是李典、诸葛亮便联袂进入江陵城,拜见刘琮。随即李典接管了江陵城防,命文聘率军南渡,去安抚南郡的江南地区,诸葛亮则继续南下,以招降江南四郡。

至于刘琦究竟跑哪儿去了?竟然无人在意……

曹操安居雒阳,一方面继续召聚人马,整备粮秣,一方面等待荆州方向的消息,直到李典接到赵俨所献上的图籍,立刻再请赵俨快马送至雒阳,曹操这才捻须大喜:“荆州定矣!”就此放心地离开雒阳,西进关中。

再说江陵易主的消息传到巫峡,关羽、甘宁尽皆大惊,众将都打算撤了,但是甘宁坚决不允,说:“吾等奉主公之命,东进以挠曹氏之侧,今未接战即退,是违令也。管他前为曹军,还是荆州军,都可顺江杀去,以全主命!”

关羽也说:“吾等若退,曹军乃可专心向西,主公欲取关中,难矣哉!卿等欲退则退,吾与兴霸向前,即多斩敌一人,亦为主公分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