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1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211 字 15小时前

刘备军中骑兵虽少,素质却精,将近半数都是他当年从青州平原带出来的冀州常山兵——为什么平原郡带出来常山国兵呢?正因有一常山之将,因不满袁绍夺州,乃自本郡募得义从,往投公孙瓒,旋为公孙瓒遣往刘备处,刘备即使其密返故乡,招来善骑射的良家子数百人,以为自身亲卫。

此将非他,正常山真定人赵云赵子龙是也。

赵云为刘备主骑,所部常山骑士皆骁勇敢战,刘备先后败蹿青州、荆州,又入益州,这支兵马每有折损,即选新募善骑者,并各处搜求良马充之,始终保持四、五百人之数,为其麾下唯一的,也是最具战斗力的成建制骑兵部队。益州其余骑兵多为将领亲卫,而这支部队数量最多,则可算是刘备的御用亲卫,向来不肯轻用。

刘备一直说让骑兵先顶上去,就是指的这支部队,他对赵云所部十足放心,深信必可牵绊住夏侯渊也。可是法正就没那么信心满满了,心说咱们就这么点儿骑兵,真要伤损大了,你非得惋惜得吐血不可——战机不到,岂可浪掷?

一直等到这个时候,法孝直才终于作出准确判断,并且下达了发军之令。赵云早就急得三尸神暴跳了,一见令旗摇动,当即身先士卒,直薄敌阵,挺槊朝着夏侯渊便刺。

夏侯渊猝不及防——对方要有足够一战的骑兵,他估摸着早就该派出来啦,既然不见踪影,那定然是无力阻碍自己啊——再加上久战而疲,更以为胜券在握而一时疏忽,竟然被赵云瞬间便突至身后,狠狠一槊,正中后心。夏侯妙才大叫一声,奋力将腰一拧,赵云的槊尖仍在对方体内,一时抽拔不出,竟然“咔嚓”一声,槊杆折断!

赵云惊得就是一愣啊,心说早闻夏侯之名,可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大力气!我这杆槊以积竹为杆,铁钉加固,缠以丝帛,层层涂漆,就算自己拼劲全身气力就大腿上来折,也轻易折它不断,对方还受着伤呢,竟然一拧腰就给折断了……此人究竟是神是鬼?!

才自惊骇,但见夏侯渊拧回腰来,瞪目于他,举槊一指:“好,好……”两个“好”字出口,突然眼瞳上翻,脖子一仰,便即倒栽于马下……

第七章、包办婚姻

夏侯渊的死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大叫一声,也同样白眼一翻,当即晕厥过去——这倒不是因为过于伤心,而是久不相犯的头疼病猛然发作,而且极其剧烈,如同有铁锤重击后脑一般,直接就把他给痛晕了。

好不容易苏醒过来以后,曹操这才放声大哭:“痛哉妙才!”他哭了小半晌,这才暂收悲声,取过军报文书来仔细观看。这份军报是镇守长安的司马懿所写,司马仲达为人谨慎,做事也非常认真细致,事先叫过几名败兵来反复询问,然后归纳总结出此战的整体过程,几乎任何一个细节都无遗漏,全数记录在案了。曹操如今观瞧,越看越是恼怒,忍不住就骂:“孤常戒妙才:‘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彼不听良言,今果然耳!”

你说你身为大军主帅,需要总体控制关中西部的战局,就算按计划要去袭扰敌军后方,那也没有亲自领骑兵上阵的道理啊?而且还把步兵跟后头甩得远远的。等到既知遇伏,便当疾走,你都几乎逃出生天了,还非要回去救援后军,以致被刘备的益州军追上。好吧,就算你爱兵如子,也不想在此处折损太多精锐骑兵,那救完了就赶紧走呗,谁不可留之断后?你身为主将要亲自断后?这不是作死呢嘛!

你是在赌益州没有足够的骑兵啊,在赌益州没有真正的勇将啊,这就跟你惯常的行军作战习惯一般,“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其实全都是在赌博。若为别部之将,该赌的时候就要赌,可是身负方面之任,哪儿轮得到你赤膊上阵去跟人对赌啊?!

我就是怕你再犯老毛病,这才召聚谋臣,反复策划,给你列了各种应变方案出来,按照我的方案走,即便有败,不致大损。可是谁想到你竟然亲身在前,还奋勇断后——主将既亡,欲不大损而不可得矣!

曹操又是痛心,又是羞恼,这头疼病就重新炽烈,一连好几天都走不了道了。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宿疾已然痊愈,故而此番出师,华佗说我不想跟着了——反正您也无病无痛,士卒创伤,有我几名弟子疗治足矣——我想回趟老家去省亲,曹操笑一笑也便允了。这回没有办法,赶紧派人快马前往谯县去召华佗过来。

再说夏侯渊的死讯传到安邑,是勋也是嗟叹不已。他心说我是利用蝴蝶小翅膀活了不少人啊,还拖延了好几个人的死期——比方说太史慈——然而天道或损必补,既然有晚死的,估计就一定会有早死的——比方说夏侯妙才。在原本的历史上,夏侯渊死于汉中之战,大概是十年以后,没想到这回他那么早就挂了啊。

诸曹夏侯当中,是勋跟夏侯渊的交情最好,早前镇抚关中,后来平定辽东,就都跟夏侯渊搭过档。而且前一世他便对这位妙才将军颇为敬佩,一则诸曹夏侯中的其余几位,战绩多有水分,往往禁不起仔细推敲,而夏侯渊平陇上、败韩马、灭宋建,功劳是十打十的。二则夏侯渊行进如风,“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在纸上谈兵惯了的他看起来,这才叫会使骑兵嘛。至于夏侯渊之死,一是因为轻脱,身为主将而亲往修补鹿角,二就是——一在平原上纵横惯了的将领,你让他去守山地延绵的汉中,不出问题是侥幸,出了问题也正常啊。

可是没有想到,在这条时间线上,夏侯渊还就真在平原上骑兵对决,丢了性命——真所谓“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也。看起来,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主将的性格真的能够极大地影响战局的走向,夏侯渊性格不变,过于轻脱,所以最终还是“一匹夫敌耳”,战死沙场……

继而慨叹:我可怜的闺女啊,没想到你还这么小,公爹就没了……

源出还在幽州的时候,夏侯渊某次跟是勋对酌,两人谈得兴发,互相询问家人状况,是勋说我刚得了次女,起名叫做是云。夏侯渊趁机就问啦,宏辅你长女叫啥名儿,多大啦?是勋答道:“名雪,建安二年生人,已七岁矣。”夏侯渊说我有三子名称,年方十四,咱们不如结个亲家,把你长女许给夏侯称为妻,如何?

是勋垂头想了一下,含糊答道:“吾夫妇甚宝爱此女,乃不欲早早于归也……”

是勋表面的意思,是不想闺女太早出嫁,离开父母身边。男女双方相差整整七岁,你家夏侯称怎么着二十岁都该娶妻了吧,那时候是雪才刚十三,谁放心让她那么年轻就去婆家啊。不过女子十二三岁便即出阁,亦为此时常事,所以是勋得借口说“吾夫妇甚宝爱此女”,这算是个特例。

而他真实的用意,是实在不看好那位夏侯称。倒不在于没怎么见过那小子的面,而是因为那小子在史书上是留过名的,据说还是童子的时候,就喜欢玩儿打仗游戏,夏侯渊让他读兵书,他却说:“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然后十六岁能射奔虎,连曹操都拉着他的手说:“我得汝矣!”外加这孩子还极其的能说,跟曹丕交情很好,每当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

看起来,这小子要真成长起来,不为名将,必是赵括,问题倒霉就倒霉在他压根儿就没能成长起来——十八岁就因病辞世了。这要是战死的还则罢了,说不定小蝴蝶翅膀就能扇乎得他得以寿终,而因病辞世的……是勋能放心把闺女嫁给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