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2 / 2)

汉魏文魁[校对版] 赤军 3336 字 20小时前

赶紧劝阻,说道路险狭,龟兹的情况也不分明,凉公岂可亲涉险地?还是先等一段时间,让我去跟龟兹打个招呼,尝试游说他们把它乾城让出来,都护再往可也。然而使者根本不听,扔下一句:“吾主恐已就道矣。”随即就闪人了。

——护送西域都护履任,大义名分在我,所以跑来跟你说一声,不过通知而已,又不是真要取得你的同意。

焉耆国王无奈之下,只得去跟龟兹联络,最终两国统合了三万大军来抵御凉师,即在秦海以北的危须境内交锋。这地方北面是高山,南面是湖泊,中间近四十里平野旷漠,正适合骑兵纵横驰骋。吕布先使数千车师兵前出,遭逢焉耆主力,大败而溃。焉耆国王使部将紧追不舍,凉军魏续在北、侯成在南,突然杀出,将敌军拦腰截断。随即吕布率张辽、高顺等将从正面展开波状冲锋,焉耆军大败,国王仅以身免,逃归王城南河。

直到这个时候,龟兹的援军才一摇三晃地,刚刚赶到秦海岸边,受败军所冲,立足不住,也干脆打马后撤。随即凉军在南河城下立寨,吕布率诸将巡城,挥鞭指斥道:“即此土屯,三日内孤必可克也!”命人写下战报,送回高昌。

亚相蒋干接到战报,便即润色一番,遣人向洛阳传递,同时也用密码写成一封密信,向是勋详细禀明西域之事。他在信中说啦,逄纪果然到了高昌,但此人竟然想劝说吕布返回凉州,我见他实在不可留,因此被迫杀之。

消息传到洛阳,是勋已然出征辽东,那封密信,他是在途中接到的,不禁慨叹:“逄元图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也。”吕布既已深入西域,那么再想抽身,难度就比较大啦,魏朝可以暂且放松对凉州北部的警惕,集中全力以图西蜀。于是等到远征高句丽归来,又得讯交、广克复,重臣们便即会聚商议,决定就在本年秋后,发军分从雍、凉、荆三路全面伐蜀,预估动用兵马达到空前的二十五万之众。

当然啦,在此之前,最好步子山能够遣使游说南中诸酋,再从背后给刘备捣捣乱。

第四章、例不可开

所谓“南中”,并非正式行政区划,而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大致囊括了后世的云南全省,贵州省大部,以及广西、缅甸、老挝的各一部分。这地方气候湿热、丛林茂密、交通不便、户口稀少,而且还汉夷杂处,几乎跟化外之地也没有多大区别。

南中地并入中国,基本上还是西汉武帝时候的事情,东汉将之归属益州管辖。益州十二郡(包括属国),南面的越嶲郡、越嶲属国、犍为属国、牂牁郡、益州郡、永昌郡,就都属于广义的“南中”范畴,其疆域几乎占了益州的一半儿,户口却还不到五分之一。

——所谓“属国”,有点儿类似于后世的“民族自治区”。益州三个属国,其中蜀郡属国安置羌人,其余二属国安置各种夷人,统称“西南夷”。

南中地区的“西南夷”种类很多,人数就比例而言也超过其半,但真正在地方上掌握大权的,却多为汉人豪强——也就是武帝通西南以后才迁入的,仗着有文化、有心眼儿,又方便跟地方官员沟通,很快便势力膨胀起来。比方说益州郡豪强雍闿,就自称为汉初什方侯雍齿之后。

刘备曾经用秦宓之谋,遣关羽、徐庶率师以收南中,所到处倒也势若破竹。问题关云长此人向来吃软不吃硬,雍闿等豪酋不敢与之相抗,纷纷表示臣服,进贡了不少粮秣物资,所谓“伸手不打笑面人”,蜀军也就由得他们继续统治地方啦——顶多空降点儿官员去镇守各郡郡治而已。所以关羽南中之战,几乎就如同巡视一般,所杀不肯服从的大小豪酋还不足十数,杀掳汉夷军民数千人,南中的政治格局则基本上毫无改变。

其实倒也不能苛责关羽,在原本历史上,换了诸葛亮南征,也大致是这么干的,只是当时背反的豪酋不在少数,所以杀人多一点儿,事后局面也更稳定一点儿罢了。诸葛亮为了从南中地区大规模搜集物资,以支持他的北伐事业,把胆敢冒出头来造反的雍闿、朱褒等汉豪全都砍了,但对于夷人孟获等,则以羁縻为主。虽然换来一句“南人不复反也”,也只是空口白话而已,即便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中汉夷骚乱都从未停息过,等他死后,更是其势汹汹。

然而夷人骚乱和汉人造反,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夷人大多没啥长远眼光,只求能够自主掌控本乡本土,不受汉官欺压而已,即便往外打,基本上也跑不多远。汉豪则不同,有文化、有知识,也时常与外界勾通,不闹事则罢,一闹事必然酿成一郡甚至数郡的大动乱。

在原本历史上,雍闿就曾经闹出过相当大的乱子,杀死益州郡太守正昂,还把继任的张裔直接绑起来押送东吴去了。其后他又跟朱褒、高定、孟获等联合,基本上除了王伉、吕凯固守的永昌郡外,大半个南中全都背反蜀汉——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南征也不成啊。

是勋当然是记得这一出的,他还记得,引诱雍闿作乱的正是交趾郡守士燮,而作乱的缘由,是刘备率师东征,结果在夷陵大败,旋殁于白帝城中。雍闿一瞧,老头子都死啦,再跟着刘家没啥前途啊,既然自己的地盘儿跟东吴所属荆州、交州都比较近,蜀军又是被吴军打败的……那我不如便听从士府君所言,降了吴吧!

于是孙权便遥署雍闿为永昌太守。

如今是勋照抄剧本儿,建议让交州刺史步骘通过士燮去联络雍闿,许以高官显爵和厚利,要他背反蜀汉。如今三分天下,魏已有二,西蜀则一分都不够,即便益州郡再如何偏远,雍闿也是了解这种局势的,而且曹魏既得交、广,循江而上,也很容易打到南中去,那么以利诱之,以势逼之,就不怕雍闿不从命啦。

是勋在朝堂上拍胸脯保证:“雍闿素怀野心,不服刘氏,又与士燮有旧,必可说而动也。”我有前世掌握的史书在手,洞彻其心如同反掌观文啊——即便历史已被改变,不信那小山沟里一介豪强,未涉天下大局,就能突然间长疵了,不再是原本雍闿的性格了。

果然,雍闿不但表示愿意归从曹魏,还暗中勾连了牂牁太守朱褒、同郡汉豪爨习、越嶲汉豪刘胄,以及越嶲夷王高定、狼岑等,一起上奏求封——只要答应我们的条件,那么魏军在北方一动手,我们就立刻在南方起兵呼应,两路夹击,攻灭蜀汉。

当然啦,所谓“南北呼应,两路夹击”云云,没人真对此抱有期望,你们真能在南中作乱,牵制一部分蜀汉的精力和兵力,消耗一部分刘备的物资供应,那就足够了。

步骘建议,可以任命雍闿为永昌郡守,爨习为益州郡守,刘胄为越巂郡守,分南中地为夷州,以朱褒为夷州刺史,至于高定、狼岑等夷酋,亦各授予一郡的佐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