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国公太客气了!”
张诚见自己的随员入手一沉,知道东西很沉,最少在二百两以上,一般以他的身份出来办事,五十两是与阁老等同,二百两以上的贽敬,就算是惟功这样的身家,也算是厚赠了。
他有些惊疑,却听惟功又道:“日后在外,不比在京时可常见天颜,冯大伴是被我得罪惨了,宫中诸多公公,交好的没有几个,日后还指望公公你照应,请务必收下才是。”
张诚这才明白过来,原是张惟功要结个善缘,指望自己日后照应。
这么一个只手搅动风云,在太后面前一杀几十人的强悍人物,居然也托自己照应,张诚心里十分自得,却是矜持一笑,大包大揽道:“少国公放一百个心,一切包在咱家身上!”
……
张诚走后,宋尧愈和张用诚几人从隔间出来,各人脸上都是一片轻松。
宋尧愈笑道:“东主此番做这么大的事,居然成功无事脱身,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容经营,势力可壮大十倍,再有什么风波,只要自己根脚稳定,什么也不怕了。”
经过此次事件后,惟功除了一些最隐秘的事情之外,比如军情局的事还不好对这老夫子和盘托出,一般的事情已经都交了底。他打算在身边建立一个侍从机构,包括宋老夫子这样的幕僚式的人物很重要,普通的清客,比如善诗词的,能写奏折和代写书信的,懂山川地利的,种种人才,都要收纳进来,在地方不比在京,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顺字行的一套流程,并不完全适合。
没想到的就是宋尧愈对惟功建立势力的举措没有半点排斥,相反却乐在其中,可想而知他在张居正门下时有多憋屈了,张居正就算权势高过天子,始终也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基业,从这个层面比起来,两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宋尧愈高兴的满脸放光,搓手笑道:“大人挑蓟镇也对了,戚帅为人敦厚老成,蓟镇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额兵超过十万,面对的敌人最多,范围最广,戚帅这些年修筑长城,建空心敌台,蓟镇防御稳如泰山,大人择一地镇守,练兵养望,未来接掌戚帅之印,为国家北边之不可易之大帅!”
蓟镇实力当然很强,沿边诸镇中,现在就是属蓟镇最强,关键就是蓟镇护卫着京师东侧的安全,所以在各镇之中,额兵和马匹配给上,只有宣府和大同两镇能与蓟镇相比。
一总兵,三个协守总兵,十二个分守参将,游击十人,守备和坐营官八人,中军官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此外,山东与河南两地还有领蓟镇都司四人,定期领兵到蓟镇轮防。
额兵来说,洪武到永乐年间是八万五千人,现在则是十二万四千余人,马匹则是四万余匹,兵员人数为诸镇之冠,马匹也是如此,其余各镇,除了山西镇外,人员和马匹是一直在锐减之中,当然,这也是和戚继光重营兵,轻家丁,其余各镇总兵和镇将们重家丁轻营兵的态度不同而导致的。
第307章 错误
惟功估计自己能成行的话,顶替戚继光是想都不必想,国家需要老成的镇边大帅,他在京城虽然是无往不利,但并没有和北虏打过大战,戚继光南打倭寇,到蓟镇之初和董狐狸小王子都恶战过,前几年在蓟镇大修城墙,建敌台,练车营,将蓟镇搞的滴水不漏,现在不论是小王子还是黄台吉都不愿到蓟镇来,不安份的北虏全部一窝蜂的往辽镇去,李成梁和戚继光的差距就在这里,一个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令敌人不敢来犯,一个轻骑猛击,虽然屡有斩获,但却是拿百姓和兵士的性命染红了自己的官服,差距实在很大。
对戚继光,惟功抱着的是学习的态度,所以他首先肯定是选蓟镇,估计万历心里也有数,派张诚来不过是走个过场。
惟功应该任某个协守副总兵,或是给他加练兵总兵,援剿总兵一类的衔头,这样也算是总兵官了。
这样一个十几万兵员的大军镇,未来数年之后,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惟功说不激动都是假的,这个基业,才是实打实的。
张用诚的态度有点怪异,几次张嘴想说话,但都是欲言又止,最终没有说出来。
“我们年后就出发,估计元宵节过后,兵部的印信告身什么的都能下来了,用诚,年前就把随行人员都统计好,我在哪里驻节,当地的顺字行也要加强力量,地方一定,要注意附近的人力,农田,水利,矿产……我们要大干一场!”
后人的理想是农妇山泉再有点田,惟功心里也早就有想法,有个立足的基业,从容开创,练兵,理政,临民,建立自己的小型的独立王国,未来不敢说要造反,但用来震慑那些能威胁自己的政敌,甚至包括万历所代表的皇权,这也早就是他心中渴望已久的事了。
“通事局已经开始着手了,不过大人,愿留在京城的人不多。”
“嗯,那几个家伙怎么样?”
“国峰说了,最近马宏骏和刘嘉臣,杨英这几个,说是闭门谢客,其实一直在见人,老马甚至连抚宁侯都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