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的货物,以前走得是十三行,平白就要缴纳大量的税赋,可自从前些年朝廷签了那劳什子条约,十三行被洋人打压,咱们的机会也就来了,这几年咱们的货物,都是背着公行和洋人私底下交易的。
你那些东西,可把我愁坏了,为了卖货我可是花了大价钱,从各个洋行挖了好些人手,散布广州的大街小巷,去挨个给洋商送那些免费的。
还别说,你的法子还真不错,有了这些免费的云烟,也就七八天的功夫,好些洋人就找上门来,要大量进货。
见洋人趋之如骛,我也留了个心眼儿,你不是说洋枪什么的有多少要多少吗?我就开出了这个条件,果然许多洋商一听这个都走了,但剩下的那些,却是洋人里手眼通天的存在,洋枪、洋刀他们都能弄来。
在广州,英法美的商人最多,其他国的也有但大商咱们够不着,小商又看不上,中等商人也就英法美最多,我就照着你的意思,我把这批货,分成了三份,英法美的洋商各一份。
以货易货弄来了一些洋枪、洋刀,洋枪长短都有了,大概弄了千余条,洋刀少些大概三百多把。
但有一点,这些东西大多是旧货,火药弹丸倒是足量,我与他们也有约定,下次去他们给咱准备全新的刀枪,我们则是要扩大出货量。
这次出货,总共得了四十三万鹰洋,洋枪、洋刀抵去一部分,疏通道路、购买洋货,花销了一部分,还剩了三十万出头,这次买卖算是大好了。
你说的洋人货物,只要是广州有的,我大多给你带了回来,有些不便携带的,我也带了几个懂行而且还通洋文的十三行伙计回来,让他们给你说说,我这里的东西就这么多了,其他的事情,你找那些十三行伙计去问。”
听大哥杨勇说完了这一趟买卖的过程,杨猛心里的一块大石算是落下了,有销路就好,这第一次买卖,算是完美了。
“大哥,咱们的来路,你没透露出去吧?”
这个是大问题,现在杨家无论是面对大清、洋鬼子,还是沿海的巨商,都是弱势的存在,现在漏了老底,只会招来豺狼虎豹。
“没有!你那些东西都是害人的玩意,我怎么会露底呢?云南有马帮,四川那里也有,这次我冒充的就是四川的商家,那些个十三行的伙计,你要看管好了,实在不行问完了问题,直接宰了吧!免得漏了咱们的底细。”
无商不奸呐!自己这大哥看着五大三粗、实实在在的,可这心思也是带着弯弯绕的。
第二卷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第五十章 差距
说完了买卖的事,父子三人吃了一顿晚宴,时间有些晚了,杨士勤的作息很规律,吃完饭他就去休息了,杨勇一路奔波,也是疲惫异常,也回自己的院子休息去了。
而杨猛却是有些兴奋,没有丝毫的睡意,来到刀手们把守的库房,杨猛要看看洋鬼子的东西,到底比大清强了多少。
杨猛的现在虽说没什么敌人,但他潜在的敌人不少,想要独霸云南,首先要对上的就是云南的官府、清兵,想要获取土地,就要对上云南当地的豪强士绅;就是占了云南大清朝廷也不会善罢甘休,但最为让杨猛忌惮的不是大清,而是战败了大清的外国列强。
广州城下,区区几艘炮舰,一千五百多英国士兵,就攻占了陆基的虎门要塞,这个时候的武器怎么样,杨猛不清楚,但枪大抵不过是些砂喷子,炮也没有后世那样大威力榴弹炮,一天丢个要塞,这仗根本没法打。自己的云烟危害有多大,杨猛清楚的很,不断货能瞒个三五年,一旦断货或者是时间长了,洋鬼子回过味来,报复是肯定的。
指望大清顶住洋鬼子,杨猛还不如找根绳子上吊,可是现在的杨家对抗大清都费劲,对上洋鬼子绝对是死路一条。
了解洋鬼子的各项实力,看看大清与洋鬼子的差距,一是可以防备洋鬼子,而是可以借助洋鬼子的火器对付大清,对于洋鬼子现在的技术,杨猛必须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打开一个个包裹,棉布、呢绒、棉纱占了多数,一看这些东西的质量,杨猛就知道这是机器产品,整齐、平滑,比自己身上的土布齐整。
机器是个什么效率,杨猛十分清楚,这一台织布机、纺纱机,弄不好就能代替几百上千的劳力。